• 9阅读
  • 0回复

在异国厨房里烹酿乡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11-28

    【台湾《中国时报》10月8日文章】题:在异国厨房里烹酿乡思(作者 BuBu)
    数算起来,我们已经离家4年整,4年来一直都与欧洲人和日本人为邻,直到今年的夏天才第一次有幸遇到自己的同胞搬来同住一栋大楼。黄家与我们一样有两个孩子,两个男孩转学至此地正好与我们家的两个女孩同校,因为年龄相仿,很快熟识了起来;在法国公司工作的黄先生原本由台湾调驻新加坡,两年半后转调曼谷,让我们两家因此有缘在异国相识。
    黄太太Ann热忱开朗,烧得一手好菜,而我更是工作与兴趣都与烹饪息息相关,能得到这样的邻居实在幸运。我们很快地变成了好朋友:让我最感到快慰的是,我与Ann的情谊都建立在"生活的行动"中,我们不光是在很短的相识里分享了生活的喜怒哀乐,更重要的是,常常一起工作——开开心心地为家人工作。
    第一次和Ann一起工作是她把很棒的乳酪蛋糕的配方给我,我们在孩子回家前约好一起烤蛋糕,两人打蛋白、调面糊;然后把蛋糕糊送进烤箱后,泡了一壶茶坐在餐桌前闲聊;一边进进出出看我们的蛋糕可好,香味可足?直等着就要到家的孩子们喊饿进门,计划让他们喝杯牛奶,吃一片自己烤的蛋糕当点心,听他们吱吱喳喳争相报告一天的学校新闻。在那样的时刻,Ann和我都是最平凡的母亲。
    有一个星期,我们突然不再做意大利面、烤羊腿、烘蛋糕等那些西式食物了,不知为什么我们聚在一起时总谈些家乡小吃,然后在异国的厨房里开始忙忙碌碌地飘出了家乡的气味:米糕、葱油饼、卷饼、芋头糕纷纷出笼。有一天我被这些食物弄得十分想家,更想念小时候母亲做的"艾草糕",我觉得虽然一时找不到艾草,我也要学母亲给孩子们做几个"仿艾草糕"以遣思乡之情。
    我没有大型的蒸笼可以把这二十几个糕一次处理起来,于是我想了个变通的办法,在烤盘里装水,上面架上架子,等糕排好后,再整个用铝箔把烤盘封密进大烤箱去蒸烤。当这些"仿艾糕"在现代感十足的落地大烤箱里蒸烤时,我想起了生活在异国的种种感触。记得有一年在美国跟妈妈和姊姊用烤箱来做年糕,用啤酒来煮麻油鸡,所有在台湾轻易就能取得的材料和器具,都因为在国外而必须灵活变通了。这或许也是人在异乡的另一种深刻,自己因此而懂得要珍惜家乡的一切记忆与气息。
    我想我实在有十足的理由要深深爱着这个异国里的厨房,因为在这个空间里我为家人建造生活的乐趣;在水槽边、工作台前教养一对女儿学习持家之乐;在烤箱中,锅炉里炮制我的思乡之情,如今更在这个小小的魔幻之地培养真诚分享的友谊。但愿有一天我要回家的时候,我所打点的行囊中有多年来我所在异国习得的新厨艺以及在每一个日子中用心酿成的快乐与情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