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海牙气候会议缘何不欢而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11-28

日美露骨的利己主义
    【日本《朝日新闻》11月26日文章】题:日美露骨地优先考虑产业界利益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在荷兰海牙闭幕。此次会议未能达成协议的很大责任,在于美国和日本直至会议最后始终采取强硬态度,坚持让与会国最大限度地承认现有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所能抵消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各国的想法相互牵制,会议从一开始就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因素,譬如大会主席普龙克曾预测"会议的成功率只有一半",日本环境厅长官山口顺子把本次会议比作"解难解的多元方程式"。
    虽然英国等国有向美国让步的动向,但是欧盟内部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在京都会议上,日本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本应定为2.5%,结果却规定日本削减6%,不足的部分以没有科学依据的森林吸收方式来抵消。产业界的强硬态度束缚了政府代表团,经团联人士指出:"虽说依靠森林吸收不能削减3.7%,但是我们对把那一部分强加给产业界感到有困难。"
    此次会议的结果让通产省松了一口气。环境厅事务次官也前往了海牙,但是他的才能被埋没在优先考虑本国产业界利益的露骨的利己主义中。3年前《京都议定书》在京都诞生时曾被称为"历史性协议"。日本放弃努力使《京都议定书》生效的责任,而与美国一同撕毁议定书。京都会议惹的祸?
    【法新社海牙11月26日电】为实施《京都议定书》而在此举行的会议以失败而告终,这暴露出协定本身存在的一些缺点。
    早已成为争论焦点的"接收器"问题,在谈判中时不时地演变成清点树木数的令人悲哀的闹剧。另外,由于科学界既有人认为森林能缓解全球变暖,也有人认为会恶化全球变暖,所以这个问题变得愈发难以定夺。
    欧盟认为,森林是协议的一个潜在漏洞,它有可能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总排量1/4的美国,几乎不做出任何牺牲就能砍掉它的一大块削减指标。
    绿色和平组织气候变化行动主任比尔·黑尔说,接收器噩梦是京都会议留下的种子。黑尔说:"当时世界其他国家都反对接收器,但是美国却一再坚持。所以《京都议定书》是一辆由美国人驾驶的美国汽车,美国人是麻烦制造者。"
    《京都议定书》的另外两个方案,也引起了与会国的激烈争执,一是工业化国家之间能否买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是如果这些签约国把环保技术卖给发展中国家,那么它们的排放指标能不能因此而抵消。
    明年5月在波恩再次召开的气候会议,也有很多尚未明确的问题,比如二氧化碳交易市场应该如何运作和管理这类技术问题,如何惩处不履行《京都议定书》义务的国家这类埋满了地雷的潜在法律问题,以及要提供多少资金帮助穷国抵御气候变暖的威胁这类资金问题等。三大分歧
    【西班牙《国家报》10月26日文章】题:妨碍达成协议的三个问题
    参加这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的主要成员国,几个月来在各种会议及会前交流中遇到的问题,也是这次欧洲和美国在最后时刻没能达成谅解的原因。
    ●植物作为"接收器"
    与会国之间的这一主要分歧,是指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以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但是,这种循环非常复杂。欧盟在谈判的最后时刻也没有接受美国的提议,就是因为在这方面存在不确定因素。欧洲人坚持认为,危险在于,可能会通过一些最终意味着与《京都议定书》的规定相去甚远的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规定。
    美国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复杂的公式,指出各国可以用森林等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来抵消一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根据美国的提议,2008至2012年间,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将仅比1990年减少4%。欧盟对此的回应是坚决反对。
    ●协议的履行
    如何惩罚一个没有履行减少气体排放承诺的国家?欧盟希望详细规定一些有效的惩罚措施。而美国在提案中指出,不应使用任何惩罚性措施,对没有履行承诺的国家应采用一般性的告诫。
    ●灵活性机制
    这一问题是指对《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三项机制(工业化国家间排放量限额的买卖、工业化国家的联合计划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计划)的应用,各国政府可以运用这些机制相互协助以履行减少气体排放的承诺。欧盟一直认为,各国首先应在国内努力减少气体排放量,但美国拒绝对这些机制的应用加以任何限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