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认股权并非企业留人法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10-30

    【法国《青年非洲》周刊10月3日一期文章】题:经济人才的流失
    在新经济形势下,一些企业通过提供优厚的报酬以争取留住职工,一般都是十分有利可图的认股权。但现在,这些企业却面临着主要领导人不断流失的形势,因为他们在出售了手中的证券以后已经变成了亿万富翁。在这方面,世界头号软件企业——美国微软公司面临的形势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认股权可以使人们暴富。当初提供认股权是为了留住职工,但现在却带来了事与愿违的后果。
    向职工提供认股权,这种作法的逻辑其实是很简单的:企业在招聘一些干部时,便向这些干部提供本企业的一些股份,以作为对其工资收入的补充。只有一个限制条件:受聘干部在一定的年限内(各企业对这种年限的规定是不同的)不得出售这些股份。如果这些股票的价格上涨(这是常有的事),这些股份就成了拴在受聘干部脚上的"铁球"。但最后,这种"铁球"会变成"金块"。到这时,企业又怎么能留住这些由于有了这种"金块"而变得终生衣食无忧的干部?
    今年9月中旬,一直被认为是比尔·盖茨的接班人的保罗·马里茨宣布离开微软公司。他在1999年4月27日出售了90万股股票,得到了7800万美元的收入。这还只是他的财产的四分之一。
    微软公司的另一些人已经经受不住丰厚的退休金的诱惑了。在一年时间里,微软公司的Windows开发部负责人布拉德·西尔弗伯格和财务部负责人格雷格·马费伊以及其他一些负责人先后宣布退休。今年5月份,科研部负责人内森·米尔沃德在结束休假年以后也宣布退休。
    由于微软公司股票的价格不断地大幅度上涨(1995年到1999年上涨了600%),这些人都决定结束自己的冒险活动,因为他们已经赚了大量的美元。
    今年3月,微软公司的8名老资格职工合作在无线因特网领域创立了一个投资基金会。该基金会的启动资金从何而来?来自这些职工的证券出售所得。
    一家猎头公司的老板杰弗里·D·克里斯蒂安指出:"新经济的所有管理人员都想尽快致富。大家都渴望成为百万富翁。"
    像软件工业领域的其它企业一样,微软公司现在必须找到对付人才流失的办法。人才流失现象有可能越来越严重,因为据估计,在微软公司的职工中,有约三分之一的人是潜在的百万富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