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台报说李光耀访台为两岸搭台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09-29

    【台湾《联合报》9月27日文章】题:李光耀为两岸领导人搭台阶
    七年前,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为两岸安排了一张对话的桌子;七年后,在台湾政权轮替、两岸关系晦暗不明之际,他为两岸的领导人搭起台阶,使两岸在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找到一条从主权争议转向经贸合作的路
    据了解,李光耀此行最关切的是两岸关系,花不少时间整合、理解我朝野意见,李光耀也向我方说明他理解的大陆方面的想法,企图寻求台湾内部对两岸复谈认知的“最合理代价”。星方会在此行最后同意与我方推动经贸合作,多少透露出李氏应满意此行的成果。
    李光耀除了从国际角度替陈水扁整合朝野意见,事实上,也间接协助中共当局了解此间人士的想法,至于替北京说明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处境与顾虑,则更是不在话下。
    单从李氏此行与国家安全决策系统人士对话,到与大陆事务执行体系,以及跨党派小组、国政顾问团成员等广泛交谈,可以察觉到他虽然没有走透透,却已做到与“大脑”、“神经末梢”广泛接触。他让决策与执行者都充分理解大陆的立场以及国际环境;遗憾的是,作为执政党的民进党回避与李氏见面,错失了应有的角色与功能。
    在整个政策思维转换的过程,两岸当局及李光耀都有难言之隐。中共本来就不接受第三者作调人,更遑论主张台独的政党执政后的两岸关系,而所谓“外国籍的华人”自是不可能再如七年前般介入两岸。
    同样的尴尬处境也发生在陈水扁身上。面对国民党“逢扁必反”,以及台独基本教义派,陈水扁的主张在台湾社会已无太多理性讨论的空间,更何况他现在的地位,除了中间路线也别无选择。此次借李光耀之手整合朝野,陈水扁还是得保持旁观姿态,甚至厘清关系,否则便功败垂成。除了陈水扁否认李光耀是密使、调人,李光耀自己更是得坚守“沉默的第三者”角色,倘非如此,就无法替两岸领导人承担内部的压力,他便失去两岸当局的信任
    而在此脉络下不难理解,何以扁政府要待李光耀离台数日后才公开说明李氏此行的内容,因为“沉默的第三者”要将讯息完整地传达到另一方,在没有完成传达任务前,这一方有责任过滤一切不必要的干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