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印巴对立的历史渊源与未来走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08-31

    【日本《外交论坛》月刊8月号文章】题:印巴因何对立(作者  国立国会图书馆调查员及立法考察局专门调查员堀本武功)
    印度和巴基斯坦自两国独立之日起就一直处于对立状态,到70年代初为止,两国曾三度兵戎相见。1998年,两国相继进行了核试验,第二年,两国间爆发了格尔吉尔冲突。人们担心,如果冲突逐步升级为第四次印巴战争,很有可能是一场核战争。可以说,现在,两国的对立已不仅局限在南亚,它很有可能破坏世界的和平。
    对立的主因:克什米尔问题
    印巴对立的主要原因,是1947年8月两国脱离英国独立时出现的克什米尔问题。
    印巴独立时,是使英国殖民地印度作为一个国家独立,还是在印度独立的同时另创立一个穆斯林国家、使其脱离印度而独立,这是使独立运动一分为二的一个大问题。最终,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得以建立。而北方地区穆斯林居民占多数的克什米尔却未决定是归属印度还是巴基斯坦,问题就这样被搁置了下来。
    分离独立约两个月后,爆发了以克什米尔为舞台的第一次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问题对印巴两国来说都是不能让步的问题,这是因为,该问题的处理直接涉及到统一各自国民的问题。在巴基斯坦一方,若不把穆斯林居多数的克什米尔全境纳入自己的版图,就无法维护统一的理念。而印度选择了世俗主义的统一理念。
    1965年,两国围绕克什米尔再燃战火。这就是第二次印巴战争。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支持当时标榜孟加拉民族主义、要求独立的东巴基斯坦,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孟加拉独立战争”。这场战争以印度和东巴基斯坦的决定性胜利告终。实际上,在孟加拉独立战争中,克什米尔问题仍然是焦点之一。为了处理战后问题,印度总理甘地与巴基斯坦总统布托在1972年7月缔结了西姆拉协定,在该协定中,邦交正常化和克什米尔问题占了重要位置。可以说,印巴战争是围绕克什米尔的冲突。
    巴美关系密切,印美关系冷淡
    从分离独立到第三次印巴战争的时期,可以说是印巴关系的第一个时期
    接下来的第二个时期是从70年代到80年代期间。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印巴两国分别明确了各自的目标。首先,印度趁着在印巴战争中获得决定性胜利的势头,逐渐明确表示要成为南亚的大国。对走大国化路线的印度来说,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问题在对外关系中所占的位置比起第一个时期来说相对已经降低。
    第二个时期的印巴关系,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也产生了影响。到这一时期为止,印度与苏联、巴基斯坦与美国和中国分别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维持着这种印苏对巴美中的格局。其间,美国虽然表面上采取平等对待印巴的姿态,但明显向巴基斯坦倾斜。特别是1979年苏联介入阿富汗问题后,巴基斯坦被美国视为阻止苏联扩张势力的“前线国家”。1981年,巴美缔结了美国向巴基斯坦提供32亿美元的一揽子军事经济援助的协定。1986年,这一协定被更新,援助总额增加到40亿美元。巴美关系密切,结果必然是印美关系冷却。
    核试验、拉合尔宣言和格尔吉尔冲突
    90年代以后,印巴关系进入了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以脱离印度为目标的恐怖活动越来越猖獗。虽然南亚已经摆脱了冷战格局,但印巴对立依旧。印巴关系虽然受过冷战格局的影响,但是主要是受与冷战无关的因素的制约。1998年的印巴核试验、1999年的拉合尔宣言和格尔吉尔冲突这三个接连发生的事件,都证明了这一点。
    印巴两国因进行核试验而遭到国际社会的孤立,受到了美国等国严厉的经济制裁,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困境,两国都必须与美国进行协商。另一方面,美国也因为单靠经济制裁无法期待出现预期成果,从1998年6月到1999年2月初,共与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了八轮磋商。美国的目标是,使两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使印巴建立不使用核武器的信任关系。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1999年2月20日访问巴基斯坦的拉合尔,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举行了会谈。会谈的结果是,印巴两国发表了拉合尔宣言,宣布建立信任关系的具体措施,并倡议在核问题上采取共同步调。
    巴基斯坦在核试验后,向国际社会强调自己是出于对克什米尔问题的担心才决定拥有核武器的,并成功地在拉合尔首脑宣言中写明克什米尔问题是两国间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印度反对巴基斯坦希望“通过第三者的调停”来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一贯立场,所以未必能说印度作出了让步。
    由于拉合尔宣言,印巴关系看上去总算开始出现好转,但是在三个月后,由于印巴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格尔吉尔一带爆发了“格尔吉尔冲突”,两国关系突然恶化。冲突是由巴基斯坦武装团体越过了印巴停火线,潜入了印控克什米尔引起的。进而,巴基斯坦10月发生的军事政变使两国关系雪上加霜。
    印巴关系的前景
    迄今为止,印巴两国每当战争结束时,总要交换文件,谋求实现相互和解。但是,这一次,关于格尔吉尔冲突的战后处理,甚至没看到想交换文件的迹象。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在今年2月2日举行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会议上指出,印巴有可能进行新的核试验。同时他不无担心地指出,由于在格尔吉尔爆发冲突时担任总参谋长的穆沙拉夫掌握了政权,使印度态度趋于强硬,并不急于恢复对话;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对印度联合政府持怀疑态度,印巴围绕克什米尔的对立有可能发展成为危险的冲突。
    印巴间由于历来的不信任,虽然内心里也想将停火线作为国境线,以此作为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现实性的解决方法,但是无法正面提出来。由于印度1991年开始的经济自由化基本上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内心的真正想法是希望尽量减少对外关系中的负担。
    在1962年的边境冲突以后,印中关系长期处于冷淡状态,领土问题和西藏问题是最大的瓶颈问题。但是在90年代,两国搁置这些问题,很快改善了关系。
    克林顿总统2000年3月访问印巴,结束了冷战时代的印美关系,将印度作为在亚洲、特别是南亚的新伙伴。另一方面,他要求巴基斯坦放弃通过流血来改变克什米尔边境的企图,人们认为这暗示美国平等对待印巴的传统的南亚政策已经发生了明显转变。美国国防部2000年5月发表的报告《2025年的亚洲》,明确写明要重视印度。因此,如果巴基斯坦不能像以前那样依靠美国,作为对外政策牌的伊斯兰教的重要性反而会增加,巴基斯坦将更难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采取现实性对策,印巴关系的改善也会变得更加困难。
    而且,最近有传言说,标榜伊斯兰教、敌视美国的乌萨马·本·拉丹参与了在印控地区的解放克什米尔的武装运动。拉丹被认为是1998年发生的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同时被炸事件的幕后指使人,现居住在阿富汗。据说克什米尔武装团体正在阿富汗进行战斗训练。
    这样,克什米尔问题就越来越具有跨地区的“扩大的南亚”的性质,已经很难把围绕克什米尔的印巴关系作为双边关系来看待了。而且,由于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浪潮已经波及到现在的中亚,并牵扯到能源问题,中亚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因此克什米尔问题将变得更加纠缠不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