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台报社论陈水扁的大陆政策是该检讨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07-31

    【台湾《中国时报》7月29日社论】题:新政府大陆政策是该检讨了
    新政府上任两个月,确实显示出“新手上路”状况百出的窘境。
    我们对扁唐阵营两岸政策的表现不敢恭维。截至目前为止,新政府两岸政策的总体表现,约可概以“有战术无战略、精算计缺布局、多机巧少智慧”18个字形容。两个多月下来,陈总统偶发性的善意言词,恰与吕副总统的发言或陆委会事后的澄清相抵消,平白消耗了台湾的善意筹码。原来可以发展多重沟通管道的地方首长访问大陆案,却在有心人“技术干扰”之下刻意予以打消。我们在此要严正指出:内政问题似急实缓,两岸关系却是外弛内张。陈总统此刻必须要即时调整两岸关系的战略布局,不能再蹉跎延宕了。以下我们对此分项解析,逐一探讨。
    就战略层次而言,两岸关系的思索与决策,必须要对中国历史、世界局势、台湾现况这三方面有完整而深入的了解,方能掌握大方向。明眼人都知道,两岸局势演变发展,真正能由台湾完全操控的空间并不很大。不管喜欢或不喜欢,我们必须先要了解大环境的限制,而后才可能找到正确的政策方向。执政党之中有少数人总是习惯性地忽视中国大陆或国际情势,他们只看到自己主观的期待,却看不到台湾面临的客观困难。两岸政策若是由一批涉世不深、谋国不沉的“策士”去统筹,误将海峡对岸视为台湾岛内的另一组“政敌”,则当然难以规划出具格局方向的战略。形之于外的,自然是唐突无序的短线操作,而两岸关系也就注定不会有进展。
    主导两岸政策的策士们虽然欠缺老成谋国的沉稳,却能在言辞语句上辩才无碍。这样的机伶之士最能掰出“香蕉橘子不能比大”的遁辞,也最能以“若干行程未予交代”的技术理由驳回地方首长往访大陆之请。尽管饶富“技术理性”的机诈,两岸事务主事者却明显欠缺全局的智慧,不能冷静思索两岸发展的“目的理性”。就以地方首长往访大陆一事来看,该案既不涉国家机密,也无关戒急用忍;两岸双方若能多元接触,以更多的管道沟通交流,到底有什么坏处?对于一位有意从事交流、没有叛国顾虑的地方首长,陆委会对其请赴大陆一事予以刁难,究竟是为了达成什么奇怪的目的?扁政府迄今没有达成与中国大陆沟通的任何一条接触管道,却又不准其他分散的管道主动接触,如此“自己不玩也不准别人玩”,故步自封,拖延局势,岂是有布局、有智慧之士所为?也正因为如此,陆委会虽然以言词多次表达乐于接触沟通的善意,却以行动更清楚地显示其拒绝沟通的真意。这台面上善意表态与台面下动手动脚的戏码,又岂能瞒得过明眼人?
    报载李远哲院长原本草拟运作的两岸小组,却在总统府的授意下加进了政党代表、遴选小组等政治性设计,将李院长原本单纯的构想,硬推到政党交叉火网之下,令其屡受折损却一事无成,这究竟是哪一门子的智慧?扁政府硬要搁置原本的国统纲领,再在体制外兴筑违建,以一己政党之意识形态,回避国统纲领,回避一中问题,弄得在野党齐声拒绝参加,形成今天这种僵局,扁政府岂能卸责?新政府中两岸政策的那批“策士”,又到底展现了什么智慧?
    大陆政策若是出差错,将会使所有的台湾人面临兵凶战危之祸。与李登辉主政时代一样,扁政府目前的做法,就是“拖”字诀。我们认为,两岸关系不能靠“拖”解决,而未来的客观环境也未必对台湾有利。
    我们之所以如此不惮辞烦,只是为了台湾2300万人民的福祉设想而已。许多人担不起“卖台”的臭名,戴不下“大陆热”的扁帽,只能坐视错误的两岸政策一步步向前走。这样的两岸政策,岂是一个负责的政府之所当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