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阅读林海音的乡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06-30

    (续昨)中国文学的传统,向来就不重视所谓的“闺秀文学”,谈生活、婚姻、家庭之类的作品,难以跟“大时代”的思潮、政治相提并论。
    王开平谈到编辑的过程中,重看林先生的作品,他说:“犹如看老电影,调子虽慢,但是看到那个时代的生活细节、背景,她等于是用另一种方式保存了那个年代的民间历史,距离的时间愈远,反而逾显现它的价值。此外,林先生描写人物的内在情绪,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有些独到之处的,艺术层次超越同时代的作品。她最感兴趣的主题就是亲情与婚姻,与30年代的女作家凌叔华颇有相似处。”
    林海音在答复大陆作家傅光明的访问时,也提到最喜欢的中国作家是凌叔华、沈从文、苏雪林、郁达夫等(见《写在风中》《附录:生活者林海音》),有别于鲁迅一脉,她首先提到的就是凌叔华。林海音是否受到凌叔华的影响,固难论断,至少是延续了这一脉女性作家的风格。
    时代的乡愁
    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被提到的最多,被拍成电影、甚至有了美丽的绘本,得到瑞士“蓝眼镜蛇”奖,然而它的价值不应只在这些后制作的作品上。就原作小说而言,它是林海音写作的一个高峰,全书既可视为五个短篇,也可贯穿作长篇阅读。表面看来写的是童年,实则是以孩童的眼光——排除既定的、成人的是非标准、价值判断——看待那一个时代中,在深邃古城里种种边缘人物(如疯子、小偷、宋妈、姨太太……)的悲喜故事。与其说林海音不写“大时代”之作,毋宁说她的作品超越了时代。
    其他短篇小说中,特别是描写新、旧时代交替中被婚姻牺牲的女性,如《殉》、《烛》……等作品,今日看来,反而突出了时代的价值。齐邦媛在《林海音作品集》《总序:超越悲欢的童年》里谈林海音作品,认为:“新版聚拢了已开始散失的作品,给它们注入新生命,使新世代的读者可以看到上一代的文采风貌,也给已逝的世纪保住了珍贵的文献。”
    《林海音作品集》节奏也许是缓慢的,场景也许是老旧的,但是抒情诗般的文字风格贯穿于小说、散文中,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调性。今日阅读林海音作品,我们感受的已不是地域的乡愁,而是时代的乡愁。(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