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英报文章 全球化造就新精英管理阶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06-30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题:出现新的统治阶层?
    原编者按  全球化正造就一批新精英,其实力在于点子多、路子广以及敢作敢为。“世界统治者”冉冉升起,约翰·米克尔思韦特和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在《完美的未来:全球化的挑战与前途》一书中介绍了他们的特点
    世界统治者
    现在,全球化正造就一批新精英,其实力在于点子多、路子广以及敢作敢为。这些人喜欢四海为家,观点具有英美色彩,他们乘坐各个航班的头等舱,占据了世界上大多数公司的高级职位。这些“世界统治者”构成了一个我们闻所未闻的精英管理统治阶层。
    世界统治者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其立场见解和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银行存款。这个新阶层的某些类型是可以想象的:网络杂志称之为“信息公民”的互联网一族;乘坐维尔京航空公司班机头等舱穿梭于洛杉矶和伦敦之间的娱乐界人士;眼睛布满血丝地登上中华航空公司硅谷至台北航班、提着便携式电脑的台湾年轻“太空旅行者”;从声名远扬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毕业后到处推销其网络点子的年轻人。
    世界统治者不仅出在商界。还有“休假人”,即一个学期换个地方的大学教师。
    还有“行政机构人”:华盛顿和日内瓦国际机构中设法帮助拉各斯和内罗毕脱离苦海的官员。甚至还有“卡维尔人”,即如今那些引导世界舆论的政治掮客。
    要计算这个新阶层共有多少人是白费功夫。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CNN)国际新闻走进1.5亿个家庭。另一方面,每年只有大约1000万欧洲人、500万美国人和100万东南亚人搭乘国际航班;《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商业周刊》、《福布斯》双周刊、《财富》双周刊和《经济学家》周刊的总发行量不到2000万册。
    从诸如此类的数据来看,我们猜测,世界统治者大约有2000万,其中大约800万生活在美国;我们还猜测,到2010年,这个人数将翻倍
    即使“确切”人数只有一半那么多,这批世界统治者也显然构成了有史以来阵容最大的统治精英阶层。在英国掀起工业革命的工厂主花了几十年才演变成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阶层,他们把子女送进相同的学校并严格维护门当户对的婚姻原则。
    主导着美国各大城市的商人把目光转向地方事务之外更广阔天地所花的时间更长:直到20世纪20年代,常春藤叶才成为上层人的全国通用标志
    现在,围绕硅谷、华尔街、好莱坞和伦敦城以及商业学校、咨询公司和投资银行等机构,全球经济滋生蔓延,世界统治者也开始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阶层。
    世界统治者并不全是西方人。从事商务管理咨询的麦肯锡公司是世界统治阶层的圣地,如今由一名印度人经营;硅谷约1/4的公司是由中国人或印度人后裔创办的。但其价值观念通常是“美国式”的。跨国公司的地区主管往往是麦考利笔下人物的现代翻版,“印度血统和肤色,但具有英国人的口味、观点、道德与学识”。
    三个特点
    共同的全球抱负造就了共同的全球习性。这个阶层普遍存在三个特点。第一是追求世界性消费方式。《壁纸》和《雪茄爱好者》等时尚杂志充当了世界统治阶层的非正式搜索工具,满世界搜寻上好沙发、度假胜地和优质香烟。
    第二是他们热衷于联络。这个群体分布广泛,近乎病态地渴望彼此沟通,尤其是在因特网上。这个阶层的一名成员把婚姻称为关系网扩大一倍的途径;另一名成员借用“掌上领航员”用语称之为“终极热同步”。
    最后一个普遍特点是心神不定。世界统治阶层是一群整天高度紧张的精英。在他们趾高气扬的背后潜藏着一种“物质富裕但精神萎靡”的综合症,人称“富恙”。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往往待遇优厚但没有保障。
    而且他们非常辛苦。在硅谷,人们常常谈到“睡眠骆驼”: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熬到深夜而把瞌睡储存到周末的典范。移动电话和寻呼机就像电子绳索,把人们牢牢地拴在工作上。
    世界统治阶层的形成是好事吗?他们的焦虑对其个人来说恐怕不太好,但对整个阶层来说大概是有好处的。这个新的精英管理阶层竞争激烈,人才济济:任何人只要取得某所知名大学热门专业的学位或者发明某种匠心独具的产品就可以加入进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