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西报文章 科技教育为中国发展注入新动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06-29

    【西班牙《国家报》6月26日文章】题:中国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
    最近几年,科学技术和教育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1995年,中国政府采纳了“科教兴国”的思想并将其作为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1999年,中央政府举行了两次全国性会议,一次是关于教育,另一次是关于技术革新。
    有关教育的会议通过了一项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而关于技术革新的会议则推出了一项加强技术革新、支持高科技发展和大范围推动市场化的政策。
    在这一对科学技术和教育的热情的背后,是寻求促进中国改革和增长的新动力。中国的许多学者和政府官员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思想,尽管仍存在争论,但中国政府立即采纳了这一基本原则,并在若干方面采取了措施。结构改革、公共融资计划以及奖励机制的改革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首先,政府正在致力于国家革新体系的重组,以使它更适应市场的需要。中国科学院于1998年开始实施一项关于知识更新技术的计划,目的是选择关键的科研领域、加强科研机构并改善科研和发展的管理等。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许多科研机构得到了加强,在各领域选择了700多个研究项目,总预算达10亿多元人民币。
    另一个同等重要的措施是对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当前结构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高等教育体系的能力,以面对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挑战,使其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2000年初,400多所大学从中央部委管理变成了中央和地方机构联合管理。另外,通过304所大学的合并而组成了125所新大学。
    同时,中国政府还大力推进技术革新和高科技工业的发展。当然,中国将继续支持几个高科技计划,其中包括863计划和火炬计划。但是,在新的执行阶段有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其中之一是对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科技企业的重视,创建了一种特别基金,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革新活动,而这些企业很多都是私人性质的。
    另外,风险资金市场越来越被看成是高科技发展的机制性基础设施中必要的一部分。中国已经承诺要设立一个类似纳斯达克证券的市场,以使风险资金市场能够健康地发展。
    政府的第三项措施是改革奖励机制,以便使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1999年3月,7个部委联合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改革,以鼓励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成果推向市场。
    尽管这些措施很令人鼓舞,但也不应该忘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进行这两方面的转变困难重重。但是,如果我们回顾以前,看到中国在最近20年里所取得的成就,就有充分的理由对中国的未来感到乐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