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暗物质之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02-29

    【美联社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2月27日电】一个物理学研究小组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了一项实验,旨在探测人们通常所说的使宇宙结合在一起的“暗物质”粒子,但是该研究小组的物理学家宣称,他们的发现可能与意大利一个研究小组早些时候取得的研究成果相抵触。
    物理学家们早就提出了“暗物质”粒子可能是宇宙质量主要来源的理论
    但是《纽约时报》昨天报道说,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家理查德·盖茨克尔2月25日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斯坦福大学的探测器不太可能发现与意大利科学家在以前的实验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同样多的难以捉摸的“暗物质”粒子。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13次记录到“暗物质”粒子,这一数字与意大利研究小组的预期值大致相同。但是研究人员之所以会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S)很可能是由于被称为中子的普通原子粒子的缘故。
    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成员布拉斯·卡夫雷拉指出,这一分析“基本上是说,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13个粒子可能最多只有两三个是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
    科学家目前还不清楚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阻止星系分裂的“暗物质”的一部分——是否确实存在。
    意大利研究小组的代表在第4届宇宙暗物质来源及探测国际研讨会上驳斥了盖茨克尔的诠释。
    意大利罗马大学研究小组的成员上周宣布,他们发现该小组探测器的粒子计数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研究人员将这一情况归因于地球在穿越环绕银河系的“暗物质”云时出现的速度改变。
    罗马大学的皮耶路易吉·贝利指出,斯坦福大学探测器记录到的13次计数“与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得出的预期值大体相当;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问号”。
    几位科学家指出,两项实验之间存在的实质性区别以及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的未知属性可能意味着我们最终也许会发现两项实验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就职于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和都灵大学的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博蒂诺(非罗马大学研究小组成员)指出:“不能说其中一项实验的结果否定了另一项实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