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沼泽地:臭氧层最大“杀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01-31

    【法新社巴黎1月19日电】于2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指出,海岸沼泽、泥炭沼和其他土壤肥沃的地区是破坏臭氧层的重要因素。
    文章指出,这些地区不断产生出大量的含氯气体,这些气体随即会在大气层的上部与光线发生作用而释放出卤素原子,这些原子能够破坏具有保护作用的臭氧层。
    该杂志指出,天然生成的含氯气体、氯代甲烷及其相关化合物溴代甲烷在所有对臭氧有破坏作用的物质中所占的比重可达23%。其他77%是由人工制造的,其中,气雾剂和已经禁止电冰箱使用的含氟氯烃和碳、溴或卤的气体化合物所占的比重为73%,其他4%源自工业用溴代甲烷和氯代甲烷。
    科学家对可以帮助滤除阳光中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变薄十分担忧。紫外线辐射水平过高可以导致皮肤癌并破坏植物。
    《自然》杂志报道说,设在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的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发现加利福尼亚南部的盐沼地带有大量的溴代甲烷和氯代甲烷散发出来。他们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尽管盐沼在地球表面所占的比例还不到0.1%,但是它们产生的上述两种气体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0%。
    海得尔堡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分析了从西巴塔哥尼亚、夏威夷和德国等地提取的样品,研究结果表明,溴代甲烷和氯代甲烷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含有大量腐烂植物的泥炭沼和肥沃的土壤。
    日本国家环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从南极驶向阿拉斯加的轮船上进行了大气测量实验,他们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上述两种气体源自陆地(特别是热带地区)而不是海洋。
    对环境保护主义者来说,这个消息是一个残酷的讽刺:一些对臭氧破坏最大的气体,其天然产生地区正是受到严密保护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