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国际新闻学会讨论中国新闻共同社专务理事认为新华社报道公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57-11-29

    【路透社锡兰康提26日电】日本共同社的专务理事松方义三郎今天在这里说,从中国来的新闻反映了“这种基本概念,就是报纸是促进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有效武器”。
    松方义三郎在国际新闻学会的亚洲会议上发言时说,中国的本国新闻大部分是关于经济发展计划和正在进行的各种斗争,诸如社会改革运动、思想改造运动和其他的政治运动。
    他说:“可以说,从不同的观点出发而写的新闻以及表示反对某种既有意见的新闻是极少的。这就是说,读者不能充分得到必要的新闻以便自己有所判断,他们不得不接受片面的报道所提出的观点。
    “但是,新华通讯社的新闻除了鼓吹它自己的思想方法和目的之外,一般说来并没有歪曲报道或者强烈的宣传。我们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说,它们一般说来是公正的。”
    松方义三郎说,由于中日外交关系上的现在状态,目前很难在北京设置长期记者。
    几年以来,中国一直允许日本记者到中国作短期访问,但是自从8月以后,中国甚至对这种访问也禁止了,因为它坚持要在互惠平等的基础上同日本互派记者。这样,新华通讯社就成了关于共产党中国的新闻的唯一来源。松方义三郎说,当新华通讯社去年9月要求派两个记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政府的意见是反对在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互派长期记者。
    松方义三郎说,共同社认为东京据有作为新闻中立的“无比地位”,可以收集、识别和摘录共产党中国的新闻,然后发往世界的其他部分。除了日本的地理位置有利以外,日本人民传统地对中国的事情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有评定这种新闻的经验。他说,这情况可能就像伦敦之于苏联新闻一样。他说,关于中国的消息很多,仔细加以处理的话,可能寻找出那里的情况。
    泛亚社社长宋德和说,可以把香港看作中国的“后门”,在那里,通过新华社的报道、中国报纸和时常有的来自中国的旅客,有可能获知那里的情况。
    路透社编辑华尔顿·柯尔说,他是作为国际新闻学会会员发言的,这个会员的组织自从1956年4月以来就派了一个有居住签证的特派记者常川驻在中国,他认为国际新闻学会研究工作的统计材料应该引人去好好想想世界某部分的新闻界在可以从大门采访中国的时候偏偏爱“从后门”采访的现象。
    柯尔叙述了那个特派记者所提供的报道面,他说,这个记者一向能在中国各处走动并且提供了很多材料,这类材料要不是派一个记者驻在当地是不可能获得的。
    这个记者有好几次能到香港去并且又回去,他的确感到经验证明在中国的采访环境和其他这一类型的消息中心(例如莫斯科)并没有什么不同。柯尔说,他想看到有更多的外国报人去中国,特别是美国报纸的记者。
    路透社订户“华盛顿邮报”的埃斯特布鲁克称赞这家通讯社的中国稿件。“曼彻斯特卫报”编辑赫瑟林顿说,国际新闻学会的报告正确地批评了英国报纸对世界一些地方报道很少,而路透社发的中国的材料又很多。他希望“曼彻斯特卫报”以后更多地采用路透社的中国消息。
    “印度时报”的曼基卡尔说,国际新闻学会报告指出,在印度报道中国的东西太少。他解释说,官方的中国新闻影响不大,而香港来的消息又不大被信任。他说,他的报纸派了一位记者去北京,他写了主要的报道之后就想出来,因为当他想写旁的东西时,人们就对他斜眼视之。曼基卡尔又说,“他就到香港去了。”
    印度海德拉巴德奥斯曼尼亚大学新闻教授墨菲批评美国不让中国记者进入美国,以做为美国记者进入中国的互惠表示。他不认为中国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他认为美国新闻界本该支持这个要求才对。
    合众社远东总分社社长霍布雷奇特说,美国新闻界曾经设法使中国记者到美国去,但是实际上却没有中国记者提出申请。纽约自由欧洲通讯社的维日比扬斯基说,下一步要由中国记者来申请到美国去了。“德黑兰邮报”的夏罗哈支持根据互惠的原则让中国记者到别的国家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