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香港英报赞扬我青年京剧团的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2-01-30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16日摘译了当地两家英报赞扬我上海青年京剧团演出《杨门女将》的报道,转载如下:
    《德臣西报》昨天刊出了上海青年京剧团演员孙花满的照片,并以《人生中一件大事》为题,刊出了该报记者约翰·鲁夫对《杨门女将》的评论。评论说:
    我对这个演出只能说,它是高超的,可以用尽剧评家词汇中的全部形容词。
    使我倾倒的是这些青年演员,赋予这一出古戏旺盛的生命力。他们表演得像老演员一样,而且是了不起的老演员。
    从中国传统戏剧的角度看来,这不是新瓶老酒,而应该说是老瓶新酒。一切都是老的,但一种新的精神控制着全剧,构成了舞台艺术的一种新手法。
    一连串的个人表演,每一个都值得写一篇,我在其中只想选择一个,因为从普遍的戏剧价值看来,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更高超的表演。
    我指的是扮演佘太君的孙花满女士的表演。孙女士具有茜比尔·桑岱克(英国莎翁名剧女演员——编者注)之类的才能,丰满的语音,广阔的音域;即使不懂中文,人们也能听出她的忧郁、愤慨、鄙视和充满信心的不同的音色。
    再加上她有一副生动的面庞:撇一撇嘴,一阵冷笑、战士的神态,女性的关怀。我不知道在京剧中孙女士占什么地位,但我知道,她可以侪于任何地方的伟大演员之林。
    我不禁幻想,如果这个剧团演出萧伯纳的《圣贞德》,我愿意步行到北京去看孙女士演这个角色。
    现在香港正演出最好的戏。如果你喜欢戏剧,这是你的机会,如果你失掉了这个机会,尤其是没有看我现在所讲的这出戏,那你就错过了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南华早报》的标题是:《京剧团赢得热烈喝采》。消息说:
    虽然保存了大部分传统的动作和表现形式,这出戏也包含了非常现代的手法。整个演出反映了青年剧团的旺盛的热情。
    绚烂的服装非常突出,最后一场,当女将们与敌人作战并战胜敌人时,全场爆出了灿烂动人的颜色、声音和动作结成的万花筒。
    作战的场面十分落力,各种翻扑使人屏息。最突出的是两位女演员的表演——一位饰一百另五岁的寡妇首领(她面貌并不像一百另五岁,但她的庄严的表演暗示了她的老年),另一位是杨家的最小的孩子(她演出的自发的生命力出人意表)。
    也许有些评论家会觉得,他们的嗓音还不成熟,难以完全负起他们所担的重任,但全团的普遍的青年朝气,给演出带来了特有的色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