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日本神户大学教授植松忠博撰文认为 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9-02-27

    【日本《世界经济评论》月刊2月号文章】题:从北京看中国经济的光明前
景(作者 神户大学经济学部教授植松忠博)
    笔者从1998年4月至9月,作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
有机会在北京生活了5个月。
    众所周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历过一些波折,但是一直保持着平
均10%的实际经济增长率。由于中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差距较大,国民难以平等
地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不过至少沿海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实现了经济的高
速增长,人民生活逐年得到了改善。而且这一势头正渐渐扩展到内地。这种情形
正好与60年代的日本相同,当时日本人虽被欧美国家视为落后民族,但却通过
实现高速增长,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了生活水平。
    在中国,经济得以保持增长的原因是,受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办厂的刺激,国
内的企业和国民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合理化经营和家庭经济的合理安排所带来的好
处。实际上,各地的集团企业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农民和城市个体经营者中也有
不少人依靠勤劳获得丰厚收入。我们容易偏向于认为中国人墨守成规,不适应工
业化社会,或者以为他们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着低效率的经济运作,但是
看看现在的中国就会明白,这些看法是不恰当的。
    确实,以国有企业为中心,中国的某些领域还在实行计划经济。而且由于迄
今为止,一直是“工作单位”为职工提供各方面(住房、学校教育、保育、医疗
和退休金等)的保障,因而伴随着改革而来的新问题就是,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
题。但是,与日本存在的因不良债权问题引发的紧缩性萧条相比,中国的国有企
业改革问题可能会更加顺利地得到解决。作出这种判断的根据在于,中国的领导
人凭借强有力的领导能力推动着改革,同时普通国民都确信政府的改革将会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是说,在领导人和国民之间存在着信任。
    以江泽民主席为首的国家和地方领导人,努力直接面向12亿国民宣传改革
的意义,以求得国民的理解和支持。在去年8月发生大洪灾时,江泽民主席等国
家领导人纷纷亲临抗洪一线,通过便携式扩音器,鼓舞那些奋勇抗洪的解放军战
士和受灾群众“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他们置身于国民当中,宣讲政策内容,
寻求民众合作,同时也倾听民众的坦率要求,并在行政工作中加以考虑。领导人
的这种举动,在当今日本是看不到的。
    相比而言,日本领导人的做法明显有别于中国,这是一种正在疏远国民,由
一部分人秘密协商来决定事情的方式。只要不纠正这种做法,无论更迭几位首相
,也不论投入多少财政资金,日本经济也断难恢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