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名闻天下的“龙头山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8-10-31

    【法国《问题》周刊9月26日一期文章】题:意大利企业成功的秘密(作
者 多米尼克·丹格拉)
    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皮雷利公司和巴里拉公司等世界著名大公司可谓尽人
皆知,但是印有“意大利制造”字样的产品绝不仅仅局限于这几家大集团。在意
大利北部山谷的腹地便有一个依靠精湛的工艺和独树一帜的创造性而欣欣向荣、
兴旺发达的龙头制造中心。
    萨维诺·里齐奥1971年创办的铜制龙头制造厂就坐落在这个山谷里。该
厂如今每年生产1100万个铜制龙头和阀门,全部用于出口,营业额达到1.7
亿法郎。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家工厂只不过是在这条“龙头山谷”中安营扎寨的
170家类似企业中的一个。
    奥尔塔湖边的这条山谷是意大利式“工业区”的范例。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
都来研究它,认为这是解决失业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意大利的199个工业区总共雇佣214万名员工,占意大利整个工业部门
就业劳动力的40%。在这些工业区里,失业率只有4%到6%,和超过12.5
%的全国平均失业率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这些工业区使意大利北方成为欧洲最富
裕的地区。
    “龙头山谷”的说法并非故意闪烁其辞。在山谷中,有两座相距14公里的
城市,它们之间的道路沿线和奥尔塔湖风光秀丽的两岸鳞次栉比地坐落着连绵不
断的龙头生产厂。
    奥尔塔湖两岸形成龙头生产中心并非偶然。15世纪的时候这里就开办了最
早的工厂,专门生产教堂用的大钟。1890年出现了第一家生产龙头的企业。
到1939年,由于那不勒斯、米兰和威尼斯等大城市纷纷安装煤气,开始有一
大批企业转而生产黄铜管和黄铜龙头。
    但是工业区也并非世外桃源,激烈的竞争自然在所难免,竞争对手常常就是
自己的邻居。残酷的竞争要求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同时也迫使很
多企业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竞争还使那些小企业转变经营方向,专门为大集
团承揽代加工业务。
    意大利的工业区模式虽然非常成功,但是并不容易输出。它是在特殊的历史
条件和阿尔卑斯山以北典型的工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它的特点是企业的数量众
多、规模相对较小。在意大利,每1000人拥有68家企业,德国是38家,
法国只有35家。在意大利北方大获成功的这种模式甚至也不一定适用于失业率
超过20%的南方。除个别情况外,意大利的工业区几乎都集中在北方地区。企
业主们似乎也没有从北往南迁的意思,仿佛他们并不厌烦北方的雾天,也不羡慕
南方的骄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