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世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矛盾趋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8-09-29

    【日本《读卖新闻》9月23日报道】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削减温
室气体排放问题上矛盾趋于缓和
    为阻止全球变暖、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而缔结的“京都议定书”,自签署至今
已将近1年。今年11月,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第四次缔约国会议将在阿根廷举行
,为此,主要国家的部长们上周出席了在东京举行的非正式会议,就制定具体的
削减执行计划达成了一致。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对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表现出
了灵活的姿态。事实告诉我们,人类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而签署的第一个议定书
,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忽视的。
    第三次缔约国会议(也称京都会议)于去年12月在京都举行。会议签署的
议定书首次规定了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温室气体排放的
目标(同1990年相比)。但是,在削减发展中国家排放量的问题上,以中国
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之间出现了矛盾。中国提出要“以发
达国家达成目标为先决条件”。美国则强调“只要发展中国家不提出明确的削减
目标,美国就不会批准议定书”。在这种情况下,与会各国未能制定出削减的具
体措施。
    第四次缔约国会议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将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削减排放量的问
题。为了商讨具体的解决方案,各国负责环境问题的部长从本月17日开始相继
出席了“非正式部长会议”和亚太环境会议。
    中国:变化微妙
    非正式部长会议于本月17日在日本外务省举行,中国首次派出了副部长级
的代表。
    中国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但是,却没有出席去年
在京都会议之前举行的非正式部长会议。此次中国参加该会议曾引起各国的关注
,但是中国方面的发言只是重申了以往的立场。
    不过,中国的态度也并非完全没有变化。中国方面在非正式会议上说:“如
果中国经济发展到发达国家的程度,那么就准备接受削减的义务。”日本政府人
士认为,中国参加非正式部长会议并且讲话措词中出现了微妙的差异,这说明中
国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
    美国:姿态灵活
    美国今年夏季遭受历史罕见的热浪袭击,克林顿总统和戈尔副总统抓住这一
时机发起了一场防止全球变暖的大讨论。美国政府此举是为了牵制石油、汽车等
产业界对实施防止全球变暖措施所持的反对意见。
    然而,京都议定书需要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美国多数国会议员对批准该议
定书仍表示反对。出席此次非正式会议的美国副国务卿艾森施塔特也表示:“发
展中国家作出有意义的行动,加入到削减的行列中来,是(说服反对派的)先决
条件。”由此可见美国国内反对派势力的强大。
    为了采取具体的措施,美国政府决定在今后5年内实施总额达63亿美元的
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相关的开发和研究,并向44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0亿美元
的援助。艾森施塔特副国务卿16日在东京会见记者时说:“发展中国家也可以
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来采取削减的步骤。”在发展中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问
题上,美国政府的态度比以往更加灵活。
    韩国和欧盟:充满自信
    在此次国际会议中,韩国作出了比中国更进一步的发言。出席亚太环境会议
的韩国环境部国际合作局局长丁赫锁表示:“韩国准备从2018年开始接受具
有法律约束力的削减排放的义务。”
    韩国虽然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但却没有削减的义务。在此之前,
韩国仅表示要“自发地进行削减”。
    另一方面,欧盟负责环境问题的高级官员充满自信地说:“欧盟国家正在采
取切实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果。”今年6月,欧盟各国分摊了各自削减的数量,并
与欧洲汽车行业就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问题达成了协议。
    日本:步入法制化
    为了实现日本在京都会议上承诺的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环境厅向国会
提出了“地球温暖化对策推进法案”。该法案已于本月初在众议院获得通过,目
前参议院正在审议之中,预计将在月内通过。
    该法案首次把防止全球变暖作为国民的一项义务来加以规定。除日本之外,
向国会提出类似法案的只有少数国家,如果日本的这一法案成立,那么将成为“
世界首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