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美国处理不良债权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8-08-31

   【日本《朝日新闻》8月8—9日文章】题:美国处理不良债权的经验
    美国直到80年代在处理银行破产事件时的主要想法是“保护大银行”。
其典型事例就是资产占全美国第8位的大陆伊利诺伊银行1984年陷于经营
困境时,其他银行对它实施的救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28家银行同意
为它增加资本和承兑后偿债。行政当局和银行界伸出援助之手,以包揽一切的
方式来保护储户和交易对象。
    不过,这种救援方式只不过是以转嫁负面成本的途径危及金融体系的效益
罢了。因此美国政府于1991年制定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善法,对金
融行政明显地进行了调整。也就是原则上废除了“保护大银行”的政策。
    美国财政部长鲁宾去年11月在财政部的报告中反省说,这种不让大型银
行倒闭的政策是一种“轻视市场选择的做法”。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主要做法就是采用并严格实施“早日纠正措施”,即
对那些自身资本在银行总资产中所占比率低于标准的银行则命令它改善或停止
业务。
    而且为了预防经营破产,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办理的存款保险规定有
级差,对那些经营不振的银行要它们承受许多负担。金融检查的费用也要由银
行方面承担。对那些检查费时的“有问题的银行”要加重其开支,迫使其退出
市场。大型银行也不能例外。
    美国最大的银行上市公司花旗银行90年代初公开爆发了不良债权问题。
美国国会认为该行的“债务可能已超过资产”,经营陷于不稳状态。原本一股
为30美元的股价竟一举暴跌至8美元。1991年的决算出现4.5700亿
美元的赤字,在第3季度该行股票自创业以来首次沦为无红利的股票。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花旗银行削减了占银行全体职员1成多的约1万人
。该行董事长利特亲自到处奔走求援,终于从沙特阿拉伯王亲贵族和美国国内
投资家手里筹措到25亿美元的资金,渡过了危机。
    设在华盛顿政府大街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门旁边的阅览室内,放置着
一排排个人电脑。通过电脑可以读取全美各地银行财务状况的信息。从去年起
,这个阅览室还开通了因特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高级职员说:“银行最
担心的事情莫过于失去投资家等客户的信任。”
    以经办长期住宅贷款业务为中心的中小储蓄贷款互助基金,80年代初期
由于短期利率急剧上升的影响陷入了经营困境。此时美国政府为了不把这种互
助基金机构的经营恶化状况公开暴露出来,便放宽了各种会计标准,譬如同意
中小储蓄贷款互助基金把土地的“帐外收益”作为自己的资本。而且准许它向
用于商业的不动产提供新的贷款,增加其效益,以推动它恢复业绩。但这种做
法贻害无穷,这种互助基金终因80年代后半期不动产价格下跌而爆发了第二
次经济危机。
    这种事态最终竟导致747家中小储蓄贷款互助基金破产。就动用了公共
资金的处理成本而言,包括存款担保在内,约达1300亿美元。最近美国财
政部发表的报告对此提出严厉的批评说:“假若在80年代中期加以处理的话
,处理成本只要150亿美元就足够了。”
    不过,据说在中小储蓄贷款互助基金发生第二次危机之后迅速采取措施处理
危机乃是美国金融行政的“成功体验”。
    这是因为1989年成立的整理信托公司约花了6年时间才处理完中小储蓄
贷款互助基金遗留下来的大量不良债权。整理信托公司运用过渡银行制度,采用
原封不动地转让不良债权和存款等方法处理了4650亿美元的不良债权。在这
种情况下,才千方百计地把国家负担控制在1300亿美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