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技术与21世纪经济系列报道(之七) 欧洲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8-08-30

    【美国《商业周刊》8月31日一期(提前出版)文章】题:一个高技术的欧
洲终于出现了(作者 塞恩·彼得森、斯蒂芬·贝克)
    哈索·普拉特纳有充分的理由感到孤独。这位身处欧洲腹地的亿万富翁、德国
软件巨人SAP公司的两位创建者和董事长之一在欧洲几乎找不到能与自己抗衡的
成功者。除了SAP和斯堪的纳维亚的电话巨头爱立信和诺基亚,欧洲高技术星系
里的亮星少得可怜。普拉特纳说:“我们不善于宣传。当欧洲人等待某种产品的时
候,美国市场则在宣传方面大把地花钱。公司就是这样起家的。”
   风险资本涌向欧洲
    单凭宣传也许并不能带来高技术上的成功。但是,如果金钱的确是衡量标准,
欧洲似乎终于赶上来了。以不那么饱和的市场为投资目标的风险资本正从美国涌向
欧洲。
    欧洲大陆各国解除管制和2002年实行单一货币的趋势正在推动着这类投资
。对于新的泛欧通信网络的大量投资也同样重要。这类投资可能带来从初创的技术
公司到因特网服务等各种企业的激增。这个过程早已在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开始。
    欧洲可能将在大约2005年以前明显缩短与美国的技术差距,这种想法决不
是没有根据的;但是,这一前景又是难以令人置信的──因为就在10年以前,在
像比利时这样的地方,新安一台电话还要用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目前,欧洲已
处于开创下一代因特网装置生产的有利位置。荷兰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巨头飞利浦公
司、法国的汤姆森多媒体公司以及阿尔卡泰尔公司在开发替代个人电脑的网上冲浪
装置(例如电视机的顶置盒)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网络社会
    在移动电话业,欧洲比美国领先一大截,因为欧洲造就了一个统一的数字市场
,用户可以利用同一个电话从一国漫游到另一国。这为诺基亚和爱立信开发能够在
网上冲浪的下一代蜂窝电话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室。当美国为技术标准争论不休
的时候,欧洲则像日本一样抓紧时机建造基础设施,这些设施不久就将完工。欧洲
人也许在3年内就能够打可视电话,甚至通过移动电话下载电影。
    仅有510万人口的小国芬兰证明,一旦在适当的时机具备适当的因素,这种
转变的速度会有多快。在资产达98亿美元的诺基亚公司年销售量增长34%和始
于80年代的电信业管制持续解除的带动下,芬兰正在迅速成为世界上联网程度最
高的国家。目前大约有40家电话公司正在芬兰的电话市场上一决雌雄,它们要在
这个国家建设世界级的电信基础设施,并使芬兰跻身电话收费最低的欧洲国家的行
列。由于电话费比较便宜,因特网越来越流行。达到最低水平的手提电话费使芬兰
手提电话的使用率达到48%,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这种情况的一个结果是:芬兰
出口的电子产品有史以来首次超过了林业产品。
    欧洲其他地区也可能发生类似的转变。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统计,去年,欧洲
的总体经济增长率仅为2.7%左右,但在电信服务上的支出却提高了9%。在信息
技术上的投资增长速度更快,为11%,达到了1960亿美元。
    依然薄弱的几个因素
    但是,欧洲的高技术经济要达到美国那么繁荣的水平还需要很长时间。欧洲的
一个弱点体现为: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统计,只有24%的欧洲家庭拥有计算机;
在美国,拥有计算机的家庭占46%。这就是斯堪的纳维亚、英国、德国和法国的
上网家庭比例仅为11%、8%、6%和2%的一个原因。美国的上网家庭比例为
18%。欧洲联盟委员会首席经济顾问亚历克西·雅克曼承认:“事实上,欧洲在
高技术领域仍然十分薄弱。”
    欧洲还必须弥补在高技术制造以及研究与开发上的相对不足,这些领域目前仍
由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西斯科公司、索尼公司等美国和日本公司控制着
。随着SAP和诺基亚等本土大公司的迅速发展和刚刚兴起的因特网开发浪潮席卷
欧洲,这些差距可能会逐渐缩小。
    更大的问题是,欧洲经济过于分散和死板。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是部分原因。
的确,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等英语占主要地位的国家会最先产生变化。欧洲的
劳动力教育程度较高,但是,劳动力市场僵化──许多公民不愿意为找新工作搬家
──使雇主不情愿设立新的经营机构或雇用新的工人,从而抵消了这种优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