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1993—1997年的台海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8-08-30

    【中央社华盛顿8月25日电】(记者 潘应辰)美国克林顿政府第一任国务
卿克里斯托弗在他刚出版的新书中,证实中共恼怒于李登辉总统成功访美,199
5年秋天向美国要求谈判订定“第四公报”,将美国规范台湾领导人访美的条件文
件化。
    克里斯托弗甫完成的《在历史的潮流中──制订新时代外交政策》一书,提供
1993至1997年初美国外交政策与外交折冲的第一手资料。分散全书,有2
0多提到与台湾之间的关系。
    克里斯托弗说,克林顿政府1993年上任之始,就已决定不改变自1972
年以来两党政府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但为了反映台湾日益壮大的经济实力与
政治民主化,克林顿政府1994年小幅度调整了对台政策。
    他说,这种调整使得几位美国阁员得以访问台湾,也使台湾在不需要以国家为
入会资格的国际组织中,加速入会脚步。
    这位前国务卿回忆说,美国和中共关系经历1994年的贸易最惠国待遇争议
后,1995年5月却因李总统请求访美一事,而回到火爆点。
    克里斯托弗说,克林顿的策士们,包括他和当时的国防部长佩里、国家安全顾
问莱克、副顾问伯格及东亚助理国务卿洛德,在体认到国会压倒性支持李登辉访问
下,决定订下详细规范的条件:一、访问必须严守私人性质与不带政治意味;二、
李总统不能会晤任何美国政府官员;三、走访康奈尔大学时,必须直接出入康大所
在的伊萨卡。
    书中说:“不幸的,李到康奈尔的‘私人访问’却越轨,采取强烈政治意味,
导致我们和中国的关系直线下坠。”
    他说,台湾原本告诉美国,李登辉的演讲基本上“没什么实质内容”,结果实
际上却有“强烈政治意味,而且相当挑衅”。
    美国和中共接下来的几个月外交冷战后,那年8月初克里斯托弗在文莱,利用
东盟外长集会之便,会晤中共外长钱其琛时,除向钱重申美国信守三个公报,不“
推动或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之外,并以口头表达美国对于台湾领导
人未来访美,将谨守“私人、非官方、非政治性及少有”的原则。
    克里斯托弗透露,当时他也转交一封克林顿总统写给江泽民的亲笔信,说明美
国对台政策与李登辉访美一事的立场,信中并详细重申美国信守“一个中国”政策

    书中说,“我们的保证并没有使中方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对我们施压”,199
5年秋天,中共提议要求和美国谈判签署一个“第四公报”,把克卿8月初和钱其
琛口头说明的台湾领导人访美原则,诉诸文件化。
    克里斯托弗说:“第四公报的构想对我们而言,根本上行不通,中方很快就撤
回(要求)了。” 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其刚出版的新书中,也详细记录台
海危机期间美国的因应原则,书中还消遣台北官方在1996年初,刻意发布美国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通过台湾海峡的消息。
    在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的这本《在历史的潮流中──制订新时代外交政策》一书
中,第29章记载了台海危机期间,美国和中共的外交折冲过程。
    克里斯托弗说,美国和中共经历1995年李登辉访美的大风暴之后,199
6年诚如东亚助卿洛德呈递的报告中所说:双边关系面临一堆“地雷,而非里程碑
”。
    书中说,最大的“地雷”,是在台湾和中国大陆之间紧张关系急遽升高。克里
斯托弗将原因归于“台湾本身”,由于中华民国1996年3月23日将举行首次
总统直选,中共担心台湾更明白走向台独,并使其他国家承认台湾或邀李登辉往访
,决定对台湾进行军事威胁。
    克里斯托弗在书中说,中共“这些担忧并非完全没道理”,部分国会议员“由
组织良好的台湾游说团积极活动之下”已表示,如果李登辉当选首任人民直选的总
统,将邀请他来美国国会向参、众两院演讲。
    他说,1996年元月,美国就已从官方及私人管道,接获中共有准备对台湾
发动军事攻击的计划腹案。克里斯托弗说,台湾此时却刻意公开美国航空母舰尼米
兹号曾于1995年12月通过台湾海峡。
    他在书中说:“尽管公开宣传使这件事听起来像是选定时机通过一般,但事实
上美国军舰‘经常性且无需声张地’通过这类国际海域,以平静而坚定的方式宣示
我们的存在与国际权力”。
    根据媒体报道,当时台北的外交部是透过一家与层峰关系良好的无线电视台,
由其驻华府特派员发稿率先披露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通过台海的消息,美国国防
部及国务院之后都被迫证实这项消息。
    克里斯托弗的书中说,三月间在国防部长佩里的“睿智”建议下,克林顿总统
下令派遣第二艘航空母舰战斗群前往台海附近,美国并分头向北京及台北传达讯息
,希望避免军事误判引起台海战争。
    书中说,在中共当时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刘华秋访问华府,国家安全顾问莱
克花了长时间在弗吉尼亚州一处农庄与他恳谈,重申美国信守“一个中国”政策后
,副国家安全顾问伯格“几天后与副国务卿塔诺夫在纽约会晤台湾的国家安全会议
秘书长”。
    克里斯托弗形容1996年3月丁懋时与伯格在纽约的会晤,为“自1979
年断绝正式外交关系之后,我们和台湾官方最高层级的一次会议”,会中美国“建
议台湾不要采取不必要的挑衅去引发冲突”。
    克里斯托弗说,中共对于美国的劝说,起初以大声批评美国“干涉内政”回应
。书中形容中共言辞之火爆,为“1955年轰炸金门与马祖以来之最”,中共甚
至扬言,一旦必须和美国武装冲突,中共将能轻易“埋葬”美国。
    他回忆说,随着李登辉以54%的得票率,高票当选连任总统后,中国大陆与
台湾的情势迅速冷静下来。
    克里斯托弗在书中形容中共对于李登辉访美及之后军事恫吓的反应,为“逾越
过头”,北京当局也了解到这个事实,美国则坚持双方都有共同利益,彼此都有责
任解决相互间的问题。
    克里斯托弗的新书,以他担任国务卿4年间的37篇外交政策演说为主轴,分
成37章,佐以许多外交背景,其中4章专论美国和中共的关系,书中散落多处共
有20多页谈论到台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