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8-08-30

    【路透社台北8月20日电】关闭自己的不成功的企业对50岁的陈延发(音
)来说是一个严重挫折。一年来生意萧条,这个用陈延发的养老金建起来的4人小
公司垮了。
    但这种经历没有使陈延发的弟弟陈延纯(音)泄气。他刚刚辞掉了一家微型芯
片大公司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自己开了一家公司。
    不论是好是歹,陈氏兄弟的情况在台湾绝不少见。在台湾,中小型公司──而
不是巨型企业集团──在这个亚洲最顽强的经济地区之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台湾的100万多一点的公司中,占绝大多数(97.79%)的公司是小型
和中型公司,雇有80%以上的劳动力。
    分析家和官员们说,台湾的产业结构使得甘冒风险的企业家能够在一个高度自
由放任的环境中自生自灭,这一环境帮助台湾经受住了1997年年中开始的使亚
洲遭受重创的金融风暴。
    民间机构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雷·唐(音)说:“当大的企业集团倒闭时,后
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它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唐说:“在台湾完全是另一种情况。数千个小企业每年兴起衰落。我们习惯于
看到它们发展或倒闭。它们的消亡不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台湾的受亚洲危机打击的邻居,包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已经注意到了台湾的
成功并非常希望能学到它的经验。
    台湾的小企业文化主要源自于中国的传统思想。
    陈延发说:“就像中国一句古谚所说,‘宁作鸡头,不作牛尾。’为自己工作
,我很满足,还有一种成就感。我一直想做自己的老板。”
    中小企业管理署的倪约翰承认,一些小企业也需要贷款来维持,但这些企业不
会造成最终困扰韩国和日本大企业的那种由于唾手可得而过多地借款的局面。
    倪约翰说:“由于地方银行实行谨慎的贷款政策,所以小企业想用贷款来发展
是很不容易的。这防止了软贷款使信贷快速膨胀的危险。”
    由于台湾的工业正在从制造别人品牌的商品──代加工产品然后进行销售──
转向发展自己的名牌,为赢得海外市场,台湾公司必须形成新的规模经济。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