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让“天才”充分发挥天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8-08-01

    【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题:因材施教发挥潜能
    5岁的雪尔茜开始在幼稚园学语言时,就发现自己的学习速度远远超过班
上同学。同龄小孩在纸上乱涂乱画时,她已可以自己看书,和一般同学一起上
课感到无聊。进入特别为天才儿童而设的幼稚园后,雪尔茜和其他天才儿童一
起学习知识,课程包括:电脑实验、数学、国际象棋、第二外语,很难令人相
信这是5岁儿童的课程。
    10岁的嘉士坦娜,用手提电脑编写了有关印加古文明的论文。她所就读
的天才教育专校,每个学生有一部电脑,每天回家后用电脑做功课,对学生而
言可说是如鱼得水。
    天才儿童教育是美国学校教育的新挑战之一。从纽约市几所天才儿童学校
的教学方针和方式,可以清楚看到:因材施教,才是平等的教育。
    以雪尔茜就读的亨特学院小学附设幼稚园为例,目前有智商标准在160
以上的超天才学童,是纽约数一数二的公立天才教育专门学校,收四五岁的幼稚
园学生,也提供小学、中学、高中的天才教育。亨特的幼稚园不仅以年龄分班
,而是按学生的理解能力混合编班。
    教育专家指出,三四岁儿童是否真能定为天才,实可存疑,单靠智商测验也
并不正确。批评者认为,天才儿童从小被隔离接受天才教育,容易成为心智不平
衡的人。但是亨特学校校长朗巴特说,天才儿童在普通孩子的世界中被视为异端,
因此会隐藏自己的天赋,埋没了自己的才华。天才儿童教育,才能提供令天才儿
童心情舒畅的学习环境。正确地引导他们发挥优秀的才能,必定可以开花结果。
例如亨特的课目当中设有“国际象棋”一科,便是特别为天才儿童设想,旨在通
过棋赛教导学生怎么接受“失败”。导师指出,天才儿童一般难以接受失败,他
们要求完美,遇到失败会感受很大的伤害。可是人生不可能有胜无负,及早体验
失败和接受失败是必要的。纽约另一所公立天才教育学校莫特·霍尔的校长西恩
则认为三四岁开始似乎过早,天才儿童应该在获得自动学习的意愿后,才开始接
受天才教育。判断学生是否属于天才,除了看他的学校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态
度和意向,作综合的观察。
    该校老师考拉·福洛斯特自己也是“天才教育产物”,他认为天才儿童和弱
智儿童同样需要特别的教育。能和同样智商的人在一起,有助提高自己的学习意
识。不过,天才儿童很容易因为别人称赞自己优秀而产生精英意识。
    考拉说,天才儿童的问题相当复杂,教师必须采取慎重态度,特别要使学生
明白,“头脑好并不表明比别人优秀”。在美国的教育制度下,天才要和周围环
境脱离,不致为环境同化,也就是按儿童自己的才能,接受平等的教育。
    图片说明:天才儿童一般难以接受失败。故增设象棋科目,通过棋赛教导他
们学习怎么接受“失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