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港报评江泽民克林顿会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8-06-29

    会谈主旋律  合作与发展

    【香港《东方日报》6月28日报道】新闻分析:峰会主旋律 合作与发展

    克林顿访华的重头戏──中美峰会,昨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以中美双
方在会谈中达成47项共识而言,克林顿此次劳师动众的行程算是物有所值。

    江泽民在峰会上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主题实际上既
是此次峰会的动力,也是峰会的目标。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政策,由对抗转向合作,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美国要借
助与中国的合作,加强自己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影响力。二是通过与中国发
展关系,进一步参与中国持续保持的经济发展,取得利益。

    对中国来说,谋求经济发展是头等大事,美国是世界上的第一号经济大国,
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谋求与美国的良好关系,实是必须。

    分歧不少 共识更多

    【香港《天天日报》6月28日社论】题:分歧不少 共识更多

    世纪峰会的最高目标,是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世纪峰会的最高原则,
是克林顿坚持美国国家利益,江泽民坚持中国国家利益。最高目标的达致,决定
于最高原则能否融合。准此以观,中美两国在许多问题上,具有符合双方国家利
益的汇合点;在另一些问题上,则不仅是擦身而过,而且还有背道而行之情况,
这就出现了峰会中双方还有不少分歧──甚至是相当大的分歧,人权、台湾、西
藏、世贸问题,都是例子。

    共识与分歧,并存于中美关系中,现在如此,将来还是一样,可以针锋相
对,互述观点,也可以同声同气,携手合作。如果指望中美间没有根本性的分
歧,像美日关系、美英关系般融洽,不可能,这就正如江泽民所说的两国社会制
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以及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问题在于:共识和分歧,在不同
的岁月,在不同的政治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突出点,九年前的政治环境,就确
定了分歧成为美中关系的主要面;九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的主要面已不是分歧
而是突出了共识。从这一角度来看世纪峰会,应该说是圆满的,它朝两国建立战
略伙伴关系的这一最高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围堵无益 合作为上

    【香港《明报》6月28日社评】题:政治合作共携手 经济利益各坚持

    这次江克会谈最实在的成效是双方达成互不将核武器瞄准对方的共识。这标
志着中美两国已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和信心。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政界有许多人
主张以北京为主要敌人,实行围堵中国的政策。北京虽然在意识形态上和华盛顿
对立,但从实际利益考虑则并不愿意成为美国的对手。如今,克林顿政府同意不
将核武器瞄准北京,意味着美国明确放弃了围堵中国的政策。

    北京和华盛顿在战略上有了互相需要,今后的中美关系将会稳定地改善和发
展。但是,一旦涉及经济利益的问题,双方就免不了斤斤计较。

    政治较量逐渐退居其次以后,经济利益之争将变为中美之间的主要矛盾。中
美政治上的缓和,是因为几经较量之后,双方都体认到:只有以对话取代对抗,
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其实,经济问题又何尝不是如此。两国虽有利益冲突,但彼此在经济上的互
补性也很强,合作领域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唯有平等协商、相互妥协,才能各
有所得、皆大欢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