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港报文章:印尼危机的人为因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8-05-31

    【香港《信报》5月22日文章】题:印尼危机的“人为”因素(作者 张
一帆)
    持续了近三个多月的混乱的印尼局势,令日本和欧美国家深感不安。60年
代印尼曾经发生过大规模暴乱,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是华侨。
    引起印尼政局混乱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去年年底东南亚金融风暴触
发的经济危机。由于这场危机,印尼不得不停止原来的改革,从而影响了社会各
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社会的不满情绪因此愈来愈高涨。
    然而,这是客观因素。这次印尼危机,其实主观人为因素更为突出。
    问题是,这个“人为”的错误的“人”是谁呢?毫无疑问这个“人”是苏哈
托政府。需要指出的是,苏哈托当政三十多年,对推动印尼的经济发展有过积极
的贡献。虽然印尼的经济改革是在以苏哈托为代表的强权政治的体制下进行的,
但在这个体制下毕竟产生过印尼“奇迹”,产生过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但是,这个强权体制近年来已经渐渐暴露出其致命的弱点,在协调因改革引
起的社会矛盾方面有捉襟见肘之感。尤其是当东南亚货币危机发生之后,苏哈托
政权不是以“软着陆”的方法,而是以“急刹车”的方式停止相关的改革来对付
危机,使得各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
    从一般社会集团来看,印尼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苏哈托家族自身。在数十年
时间里,苏哈托家族一跃成为印尼名列前茅的“富族”。特别是其子女,利用“
特许制度”的各种特权发家致富,从而成为人们仇恨的对象。这不能说与苏哈托
自身的因素没有直接的关系。老百姓的不满实为必然。当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相
结合、相掺杂时,一定会爆发政治危机,这已经被近代人类历史一再证明。
    第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推波助澜作用难辞其咎。对此,李光
耀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
    他指出,IMF不想坏事,他们想成事,但却从未处理过这类性质的危机。
他们以往对付的都是一些恣意挥霍的政府,而这场危机是私营部门缺乏银行业监
管和资源分配不当所致。印尼大约800个贷款户竟借去多达680至690亿
美元。这个难题怎样解决才好?在拉美国家,政府将债务国有化。但IMF劝告
印尼政府不要将债务国有化。美国财政部坚持的观点是,贷款机构也应承担部分
损失;结果是印尼信用证不被接受,外贸生意做不成。正是由于IMF的“馊主
意”使印尼政府无法收拾残局。
    东南亚货币危机之后,人们原本指望IMF成为其救星,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由于IMF有着其他的目的,因此在进行经济援助谈判时,往往掺入各种并不
符合援助对象国国情的条件。要求印尼撤销粮食管制、加大通胀率就是一例。这
对印尼而言,是一帖“政治砒霜”。
    第三,鲜为人知的是,日本亦是“人为”因素中的一分子。今年3月,日本
首相桥本龙太郎访问印尼。桥本的此次印尼之行,主要是说服苏哈托总统接受I
MF的条件,日本政府将扩大对印尼的资金援助。日本是印尼最大的债权国,仅
日本城市银行所握有的印尼债权就达230亿美元,因此,日本对印尼有着举足
轻重的发言地位。苏哈托接受了桥本代表IMF的“劝说”,印尼国内政治危机
因此进一步加深。
    只有消除“人为”的不利因素,印尼局势才会走向平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