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古巴人的现实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8-01-31

    【法国《解放报》1月18日文章】题:古巴信赖教皇和美元(特派记
者克里斯蒂安·利昂内特发自哈瓦那)

    一抵达何塞·马蒂国际机场,就可以看到掺杂在一起的两个不同的世界。
正面的大型标语牌上写着“这里的人们相信革命”,而在旅客必经的走廊上的
广告牌上炫耀的却是这个岛上的财富:阳光、香烟、朗姆酒和漂亮的姑娘。一
些穿橄榄绿军装的军人在检查旅客的护照和签证,但一旦过了这道关口,军人
们就被一些向旅客介绍旅馆和美国产移动电话的身穿超短裙的年轻女服务员取
代了。

    过海关时体现了两套不同的标准:那些外国游客们轻而易举地就过了关,
人们对他们笑脸相迎,但古巴公民和他们从美国回来的亲戚朋友携带的行李却
要接受仔细的检查。这种实际上的社会主义和消费上的资本主义的辩证统一已
经成了一种生存的方式。

    三年来已可自由流通的美元缓解了由于苏联停止提供援助而造成的物质短
缺。那时候,卡斯特罗在古巴强制实行了一种战时经济,从而导致了全面的短
缺。

    现在,虽然公共运输工具仍然很少,但只要你有美元总算可以买到汽油了
,而且在哈瓦那已出现了几十个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买到各种肉、水果和蔬菜的
“自由市场”。去那些市场的人很多,这说明很多哈瓦那人手中都有美元,这
些美元是从旅客们那里换来的,或者是流亡在国外的家人寄回来的。

    去年秋天,一家非常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卡洛斯三世开业了,人们在那
里可以买到各种服装、香水、高档酒、高档电器和不少冒着禁令出售的美国商
品。然而,人们的工资却很少有超过每月300比索(约合90法郎)的。

    原来的定量供应卡制度仍在继续实行,它保证了某些质量比较差的基本必
需品的供应:每天一小块面包、每个季度1磅鸡肉和1磅加了黄豆粉的碎肉、
每个月1公斤大米、3磅砂糖、14个鸡蛋、半块肥皂和一盒火柴。这种制度
还保证了每月只花几个法郎租金的住房、免费上学和直到18岁的国家义务教
育。

    这两种世界就这样在卡斯特罗的国家里共生在一起。“要么干社会主义,
要么死亡。”这句口号仍然是官方的信条,然而这个政权的生存却靠的是大量
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

    42岁的社会福利工作者伊利亚娜说:“这是一个疯狂的国家。已没有什
么路线可言。今天可以这样做,明天又不可以了。甚至会全反过来。当我10
多年前参加工作时,我不得不声称我是一个无神论者。而现在,党员们都鼓励
我们去参加教皇主持的大弥撒。”

    离奇的是,一方面把教皇的这次来访看作是本世纪末的一件大事,而另一
方面却又对这次来访的消息严格保密。没有任何欢迎标语,也很少有居民把教
会发给他们的教皇的小画像贴在自己的门上。但可以感觉得出来,人们期待这
次来访。“人们都在议论这件事”,一个卖花的人这样说,她希望教皇能谴责
美国给古巴人民带来灾难的禁运。

    住在贫民窟的28岁的胡安不信教,他的简陋的住房中挂的格瓦拉和卡斯
特罗的像就说明了他的信仰。他说,“菲德尔在罗马会见了教皇并动员他亲自
来这里,以证实古巴不是敌人所宣传的那样。我要去听他的弥撒以向他表示感
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