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两岸谈判势在必行 台湾当局勿失时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8-01-29

    【台湾《中国时报》1月27日社论】题:推动两岸恢复谈判的共识与歧见
    一如外界所预期的,中共在今天举办“纪念江八点三周年座谈会”。而我方
陆委会亦提早于昨日上午发表新闻指出,由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率领的访问团访
台期间曾表示,对两岸会谈之事,大陆方面愿意在没有任何先决条件下,自中断
处恢复协商。
    两岸对恢复谈判的喊话,一时间予人以频频互动、实现在即的印象,但它到
底具有何种影响力?在新的一年两岸是否有新局面?谈判内容如何设定?两岸执
政当局有无底线?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中共方面是由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发表讲话。他再度重申,两岸在谈判过程
与处理相关事务中,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钱其琛的讲话中“没有提到中
共在国际事务中‘一个中国’原则的另一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
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此即明白点出有关“一个中国”的定义,在两岸间固
然可以经由两岸协商达到共识,但在国际外交上,主权的代表性问题,却是中共
无法改变的政策。这也是中共一贯的原则性坚持,只是一直被外界所忽略罢了。
    然而,我方陆委会也同时声明:“在不预设任何前提与条件下,尽速经既有
协商管道恢复会谈,以便两岸关系能向前发展。”
    两岸间的共识与歧异性由此可见。共识之处在于两岸高层皆认为,可以进入
政治性谈判,而谈判代表可由海基、海协两会开始,这一点亦符合台湾一贯的要
求,也可视为中共的让步。
    但歧异则在于:我方希望不设条件由中断处恢复,但中共则进一步要求,政
治性谈判不要只是口说的政策,而要由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安排作为恢复会谈的主
轴,以此才能恢复早前中断的事务性谈判。在双方的共识与歧见下,台湾到底该
不该进行会谈呢?这一点应由整体大局势的变化与两岸互动来观察。陆委会说得
对,美国是一个关键。
    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奈来访时已说得相当明白。他以一个亚太地区政策主
轴的制定者,将美国的两岸政策架构作了清楚的陈述,即“台湾不能独立、中共
不能动武”。它意味着美国的原则是两岸维持现状,但如果是处于冲突状态,两
岸随时可能爆发新冲突,甚至引发战争。
    此不利美国维护亚太和平之政策,是以美国要求台湾与大陆进行对话谈判、
以避免战争。
    在前述美国、中共、台湾的三方大架构下,谈判的恢复即成为势在必行。台
湾所能主导的主要仍在是否要进入政治谈判。一旦要进入,则台湾参与谈判者的
代表性、两岸名称、谈判程序、议题等,都应在考虑之列。
    质言之,如果有充分准备,朝野政党应有相当共识,知道进入政治谈判后,
有关主权、代表性与名称等争议将旷日费时、大小冲突不断,非数年无法竞其功
。但维持这种对话管道内的争执,终究比现有无任何对话的冲突要安全得多,此
未尝不是缓和两岸局势,维持长久和平的好方案。美国亦将乐见此种发展趋势。
    更何况,我方在去年亦曾由高层放出有进入政治性谈判的准备,陆委会为此
已准备多时,1998年应是一展身手的大好时机。环顾大环境,台湾实已具有
比以往更优厚的条件进行谈判。
    在新春的开端,展望两岸未来发展,我们相信开春以后,将有较乐观的情势
。和平与建设,其实是所有亚洲国家在金融风暴后的共同愿望,中共自不例外。
而台湾在此时更有条件展开新一轮谈判。执政当局应善于掌握此种时机,带领两
岸走向和平稳定的未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