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韩国学者建议:建立客观务实的早期经济警报体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12-31

【韩国《每经周刊》12月17日一期文章】题:早期警报体制和责任经营(作者 成钧馆大学经营学院院长张永光)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目前,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在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援后的对策提出了许多见解,其中包括:我国企业因高成本、低效率结构而引起竞争力下降,贸易赤字增加;外汇债务中短期债务比重超过60%;金融机构在“官治”下不重视自由竞争,养成低效率的经营习惯,造成巨额不良债权等等。 
     虽然我国经济存在着这些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建立“早期警报体制”预测国家经济面临危机的可能性,就能在事前阻止这样的混乱。一个人患了大病,如果能及早发现,就能事先采取措施。破产企业的问题也是一样。即使一个企业存在着过度扩张、过度依靠外债等问题,但如果早期警报体制能向这家企业发出警报,就能防止它破产。 
     令人遗憾的是,从我国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前几个月的情况看,早期警报体制根本没有像样地启动起来。大多数国民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反应是“感到太意外了”。这说明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大部分是“乐观的预测信息”。 
     为什么在危机近在眼前时仍然是“乐观的预测信息”占主导地位?原因在于我国的经营体制存在问题:对发表乐观的预测信息所引起的损失不追究责任;对发表悲观的预测信息所预防的损失,也没有相应的奖赏。也就是说,责任经营体制还没有落到实处。例如,证券公司从其经营性质出发,担心发表悲观的预测信息会使顾客减少,从而尽可能地提供乐观的预测信息。银行的信用评价也是如此。在我国,即使银行大错特错地评价了贷款企业的信用度,从而出现了不良债权,也不被追究责任。有些重要贷款往往是振振有词地出于非经济的考虑而贷出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自律、竞争和责任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的。我们确实应分析解决招致产业、金融以及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把责任经营体制落到实处,要建立能够发布高质量预测信息的早期警报体制——不管这些预测信息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从而防止这样的危机状况再度发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