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接近的代价与实力的较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9-29

【俄罗斯《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月刊9月号文章】题:俄罗斯在北大西洋地区:接近的代价(作者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康斯坦丁·沃罗诺夫)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欧亚大陆北部和东北部的国家,失去了一些出海口。在北大西洋地区出现了令它不安的一些新因素:美国和北约在这一地区积极进行外交和军事政治活动;波罗的海国家奉行对俄罗斯不利的外交方针;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之后,使俄罗斯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政治活动范围减少了。这里有两个地区存在着发生利益冲突的危险:北极地带(巴伦支海及毗邻地区)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从加里宁格勒州到芬兰湾)。冷战时期超级大国力量对峙的主要地区是北极,而现在波罗的海问题提到了首位。所有这一切促使俄罗斯以新的态度来探索对这一地区的政策和防御方式。主导北大西洋地区的“大政治”北大西洋地区尽管处于周边位置,但在“大政治”上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连接着欧洲和北美。这一地区几乎为所有大国所包围:美国和加拿大(在西边)、英国和德国(从西南到西边)、俄罗斯(在东北部),它的中心是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和日德兰半岛和毗邻岛屿的西欧国家。北部的一些国家直接靠近大国,实际上控制着它们之间的海上交通和空中航线。西起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市东至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南起英国的瑟索市北至北大西洋和北极北部极地冰缘,这就是北大西洋地区。 
     这一地区以及每个国家都受到主要大国及其联盟的关注。一些学者们认为,俄罗斯北部可以成为欧洲与亚洲之间的缓冲地带,可以加强美国—西欧—日本这三位一体结构中的亚洲部分的分量,从而相对降低美国的作用。 
     北大西洋地区本身就是北约组织势力所及的广大地区的一部分,它是由一些单独的次地区组成:北极、波罗的海、西大西洋和东大西洋及其中心(北欧地区)。对于北大西洋地区的国家和次地区来说,后“两极”世界时期,地缘政治状况发生了变化,势力范围被重新划分,力量得到重新部署和平衡。 
     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存在已经减少,美国、德国和日渐扩大的欧盟的影响迅速填补了进来。北约也想依靠自己在这一地区的潜在影响填补波罗的海国家独立后出现的外交真空。合并后的德国逐渐成为影响波罗的海新的重要因素。1995年后俄罗斯西北部边境与日益扩大的欧盟接壤。在确定地区平衡时俄罗斯的利益必须得到重视。最近莫斯科试图利用扩大政治外交对话和其他捍卫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非武力手段来弥补自己在这一地区军事政治存在的减少。对于西方来说,90年代中期的另一个特点是安全领域发生了变化。在北约内部美国和西欧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表面上巴黎和华盛顿之间是就北约“欧洲化”的条件、提高欧洲人的作用以及北约改革问题发生争吵,实际上是伙伴间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包括大国之间、大国和小国之间、所有国家与波罗的海独立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发生了变化。 
     北大西洋地区的作用在相对减少,原因是:美国的北约与苏联的华约之间军事政治对峙停止了;其他一些地缘战略主体的影响在增加。这主要指的是亚太地区和南亚地区。早在19世纪末,美国的一位国务卿就这样描写过世界的发展态势:地中海代表着过去,大西洋代表着现在,太平洋代表着未来。保持地区作用的新因素然而,90年代中期出现了使北大西洋地区在世界政治中仍保持着作用的一些新的因素。第一,按照宏观经济指标(贸易、投资和运输)大西洋间联系超过了其他联系。例如,美国和欧盟的双边贸易额几乎比太平洋间贸易额高50%。 
     第二,北大西洋地区仍旧是各大国部署空军和海军核力量的重要地区。在大西洋北部海域和空中仍有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在进行军事值勤。对北约来说,90年代由于其方针从“前沿战略”转为“缩小编制的前沿存在”,北大西洋地区的意义甚至加强了。这一方针要求优化美国在欧洲的现有海军力量,相应提高海上交通的可靠性,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向世界各地派遣快速反应部队。 
     第三,北大西洋地区的经济潜力,特别是资源潜力比地缘战略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大西洋间运输在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的对外贸易中起着主要作用,此外,北部海域的捕鱼业也具有不小的意义。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特别是挪威、瑞典和格陵兰)是大量战略原料的储备国和生产国。在北海和挪威海大陆架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已经成为西欧自给自足的重要因素。据西方专家估计,北部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超过5000亿吨,约为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10。波罗的海国家的新挑战西方对北大西洋不同地区重视程度不同,过去它更关心的是西部,随着向东推进,它的注意力逐渐转移。波罗的海独立国家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成了保护带,成了面向东方的前沿阵地。在此之前基本没有势力范围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把波罗的海国家看作是自己的外围地区,它们认为,波罗的海国家需要得到经常的政治关心和外交支持,需要巨大的经济援助和源源不断的投资。最近七年,大西洋北部的西方国家不再把俄罗斯看作是战争的主要威胁,但是政治对话的水平和经济合作的规模仍不符合现实需要。 
     这一地区的国家领导人大体上要完成两个主要的外交任务:与西方盟国和伙伴巩固联系,与东方邻国建立新关系。西方的波罗的海政策旨在巩固现状,既要在这些“变化无常的邻国”的边境上建立特殊的安全屏障,又要建立通往广阔的东方市场的商业桥梁。它们普遍希望莫斯科尽可能少地涉足北方的事务,反对对波罗的海独立国家施加任何外交上的压力,不希望克里姆林宫更多地影响这一地区的力量平衡。 
     美国在北大西洋地区的军事政治利益仍是决定这一地区未来命运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那里华盛顿仍旧有着长期的战略任务。克林顿政府根据“海上前沿防御”的构想决定到1999年保留有300艘以上舰艇编制的海上力量。美国对北极的关心程度可以从其对核潜艇的态度中看出来。例如,布什政府曾打算减少专门用于北极水域的多用途核潜艇,而现政府在1995财政年度却拨款4.85亿美元用于建造和改造这种潜艇。 
     北约打算在减少军队数量情况下发挥在北方的军事政治作用,为此它建立了北约指挥机关新结构,取消了原北欧战区总司令部,新建立的西北司令部包括英国和挪威、北海、卡特加特海峡和波罗的海。从1994年7月1日起北约盟军西北司令部开始工作。 
     北约盟军的新结构是为了适应冷战后的“新挑战”。在这一地区保留北约的武器库和强大的军队看来不会对俄罗斯的安全造成直接的威胁,因为其主要方针是维护欧洲及外围地区的稳定。但是力量不平衡是一种诱惑,会导致间接使用它或把它当作施加压力的手段。能够让人放心的因素是:从地缘政治的观点看,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与这一地区西方国家的利益没有冲突。然而这一地区主要大国的某些集团企图利用国际关系的积极变化谋求自己的目的——加强军事政治优势、巩固和保留单极世界。到90年代中期北大西洋地区对俄罗斯的意义增强了。波罗的海出现独立国家使俄罗斯在西面失去了进入外部世界的大门,它于是迫切需要保住通往欧洲的北部窗口。俄罗斯与这些国家关系复杂不单单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北约东扩计划使这一地区面临着新的威胁,莫斯科把这一计划看作是西方企图通过加强在中东欧的势力范围巩固自己的阵地。众所周知,波罗的海国家是加入北约的第二批候选国。俄罗斯的新忧虑俄罗斯实施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可以削减核武器,然而却使海基核潜力的作用相对增强,北方舰队30%以上的潜艇装备了核武器。这在被称之为“北方战略堡垒”的构想中得到反映,这个构想要求将俄罗斯主要的海基战略核力量集中在北方水域,配备对空防御和对潜防御系统,以保障其防护能力和作战能力。克里姆林宫认识到,这支舰队是现政策最灵活的工具。然而俄罗斯海军的状况十分困难,俄罗斯海军第一副总司令卡萨托诺夫说:“如果不给海军以支持的话,海军在这种状况下只能维持到2005年,俄罗斯将失去海上大国的称号。” 
     在国家的西北部地区有着大量的工业企业和军工企业,显然俄罗斯是不会放弃的。在俄罗斯的北欧部分蕴藏着大量的经济潜力和原料潜力。北极大陆架的碳酸氢盐储量巨大。北极东北部的渔业资源对于俄罗斯也具有不小的意义。 
     北约盟军的海军在巴伦支海东部的侦察活动使莫斯科感到特别不安,如在北方舰队主力停泊的科拉湾和半岛沿岸附近经常有三四艘外国多用途核潜艇在游弋。此外,这些年来北约盟军的军事演习一直保留着其针对性,从未停止过在北极水域和大西洋北部侦察和封锁“东方”海军力量。 
     总之,北大西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平衡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北约企图在这一地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欧盟在安全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欧盟正努力制定自己与北方关系的构想。“15国”(特别是德国、瑞士和芬兰)加强了对波罗的海事务的参与。大国的军事政治利益使这一地区各国发生分化,而它们的经济利益又促使这一地区各国相互接近。伙伴关系仍是占上风的趋势。俄罗斯与北欧近邻捐弃前嫌,发展关系。种种迹象表明,莫斯科在苏联后时期已经放弃了实力对抗的政策,主张建立伙伴关系,减少在这一地区的军事活动。但是种种冲突和新的争端也暴露出这一地区的稳定是脆弱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