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中美关系渐趋正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8-31

    【香港《亚洲周刊》8月10日一期文章】题:华府同北京关系的微妙变化
    中美关系经过1995年李登辉访美和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而恶化,现在终于在双方持续的努力下渐趋缓和并复归定位。今年9月,李登辉出席巴拿马运河会议将过境美国,10月份江泽民正式访美,这两项重大的政治活动由于在中美关系复归定位后相继出现,美国处理手法的孰轻孰重也就格外值得注意。
    首先就李登辉的过境而论,1995年李登辉访美乃是中美关系恶化的开始,所以无论美国务院前任亚太助理国务卿洛德,或新任的罗思,均认为那是一个“错误”。最近北京外长钱其琛与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借出席“东盟”会议之便而晤谈,美方已保证这次李登辉过境将低调为之。
    除此以外,人们由诸如《纽约时报》或《华盛顿邮报》等主要媒体有关台湾的报道,也许看出一种微妙的变化。《华盛顿邮报》附送的周刊最近对李登辉作了报道,即将其描述为不得民心的领袖。
    相对于李登辉过境问题上的冷淡,有关江泽民访美则已进入紧锣密鼓的先期作业阶段。不仅昔日的美国外交重臣如基辛格、布热津斯基、奥克森伯格等络绎于华府和北京之间,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沙利卡什维利5月访问北京后,接下来则是美国国防部长科恩也将于最近走访。配合双方关系的复归定位,美国媒体上有关中国大陆政策的讨论也趋增加,并可发现它无论在立论及态度上都有了极其微妙的变化。
    在具体的外交策略上,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最近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表示,“中美双方借着对话所获得之进展,将大于片面孤立一个国家的堂吉诃德式的做法”,因而她强调“鼓励双方合作的政策”。另外,国防部长科恩也在对“亚洲协会”的一篇讲稿中强调,致力于将中国拉进国际社会,加强双方合作,以减少彼此的“谈判”乃是美国的首要目标。最值得注意的是,他指出若美国不能有一个清楚一致且被亚洲各国理解的中国政策,则将被其他国家视为无能。
    至于美国元老重臣方面,布热津斯基和奥克森伯格最近访问北京后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评论,认为美国的中国政策应以合作介入为核心。他们强调“应促进台湾和中国的和解”。除此之外,基辛格也发表了评论,对“中国威胁论”的说法进行反驳。为呼应基辛格的论点,《洛杉矶时报》最近发表的专论可能最为深入。在题目为《美国对亚洲兴趣的恐惧是危险的》专论中,评论了近年来美国的各种偏见和双重标准,他认为美国有“轻亚贬亚”的传统,这种有害的政策倾斜应该全面反省和扭转。
    关于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另一讨论,随着江泽民即将访美的热身而开始出现。其中颇有一些从未被提出过的见解,值得密切注意。例如,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桑堡建议,为了鼓励北京改变态度,美国应宣布永远给予贸易最惠国待遇,也不要再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继续杯葛北京,此外他更指出,“美国应在台湾军售问题上提出新的延迟交付的方案,以降温台海对立”,并“将中国拉进七大工业国的高峰会”。
    曾任美国外交官、现为“亚太政策中心”研究员的布朗最近也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撰写专文,对台湾民进党提出劝告,认为民进党应冒着失去某些支持者的风险,宣示不追求台湾独立的态度;其次是尽快设法建立起与北京沟通对话的非正式管道。他指出,民进党在台湾内部的势力日增,但台湾独立问题则可能在未来出现重大危机,民进党需对这个问题重作估量。
    布朗的这种见解在稍早前根本不可能提出,现在可以表达,已多少显露出美国知识界和舆论界已经更务实且具体地看待中国问题之趋势。这也显示,在国际日益多元化,而且亚洲自主意识也日趋抬头的时刻,美国以片面的意志来支配世界已愈来愈不可能。任何过分的一厢情愿,都只会误人误己。就以美日安保新协定而论,是否应包括“台湾有事”的情况在内,经过各方的抗议和争论,日本的自民、社民以及新党魁党三党即愈来愈倾向于将“台湾有事”排除在外。美日安保新协定只是一件小事,但显示了美国片面意志主宰亚洲的困难。一切复归合作与正常,才最有利于亚洲的和平繁荣。
    中美关系渐趋正常,所以美国在9月李登辉过境和10月江泽民访问华府之间,遂有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由此可见,在这个中美关系日趋正常的时刻,任何一方企图借对抗来解决两岸争端的空间已日益紧缩,两岸之间如何借着对话沟通来改善关系的迫切性也开始增加。在美国舆论已开始微妙转向的此刻,两岸沟通更是美国也乐于见到的发展方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