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美报文章:美国恃强凌弱遭亚洲国家疏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7-30

    【美国《洛杉矶时报》7月27日文章】题:美国恃强凌弱的做法使亚洲盟国疏远(作者进步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前政策顾问罗伯特·曼宁)
    克林顿政府公开阐述的对亚洲采取“接触”政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新的太平洋共同体”。然而美国对亚洲人权记录采取的用心良苦但却是虚伪的立场,可能无意中使美国在世界上最有生气的地区受到排斥。
    最近美国肯定没有遇到友好的面孔。柬埔寨第二首相洪森发动了政变,破坏了经美国斡旋达成的和平协议。
    马来西亚总理把东南亚的货币问题归咎于美国的货币商。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给美国国会沉重打击,取消了向美国购买F—16战斗机的计划和美国军事教育计划。另外,尽管克林顿政府极力劝说,东盟还是让缅甸残暴的统治者加入了这个代表近5亿人的俱乐部。
    美国对亚洲政策的问题是下面几个因素造成的:冷战后对美国在世界的作用一直模糊不清;看错亚洲的政治趋势和错误评价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策略愚蠢而笨拙,突出表明美国政府高层缺乏对亚洲的了解。特别带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许多行动重复了政府早些时候犯过的错误。
    尽管中间由于国务院1994年的一项备忘录警告不要对亚洲采取恃强凌弱的做法而作了一些矫正,政府仍然未能制止备忘录所担心的美国在亚洲影响的削弱。
    它反映了对外政策方面更大的问题。美国在寻求国家目标时,常常以单方面制裁来对付它认为违背它的价值观的行为。
    10个州和至少12个城市,包括加利福尼亚州的几个城市,比国会禁止在缅甸进行新投资的立法更进一步:不与在缅甸做生意的人做生意。
    然而,美国所蔑视的践踏人权的现象并不只限于缅甸。并不是说,人权不应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部分。在诸如南非这样的国家,实行制裁是正确的办法。因为在那里,道义上的要求很迫切,而战略上和经济上的利害关系不大。东亚的情况比较复杂。
    不仅中国,而且还有东南亚,在权衡人权时必须考虑到至关重要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
    单方的制裁很少奏效。如果法国的石油公司取代了在缅甸的美国公司,或者印度尼西亚购买俄罗斯的喷气战斗机,那么,(美国)将得到什么好处呢?在全球经济中,只有采取协调一致的多边行动,加上采取耐心和灵活的外交,才会取得结果。美国不要一再重弹建立太平洋共同体的老调,而是应当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和其他亚洲太平洋国家建立比较平等的伙伴关系,不是作为唯一仅存的超级大国,而是作为平等国家中的一个这样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