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新报文章:柬埔寨局势与美国政策的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7-30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22日文章】题:美对柬政策模棱两可(作者阮次山)
    从冷战时代迄今,美国在全球推销“美式标准”的民主政治体系中有一个“天条”,那就是“民选至上”,即政府公职必须经由民选方式产生。换言之,任何非民选的政府都得不到美国政府支持。
    然而,从7月4日柬埔寨发生内战迄今,美国这个“民选至上”的民主天条似乎不再那么“绝对”。事实上,从柬埔寨内战一开始,美国政府就不得不在对柬埔寨政策上,持模糊而静观其变的立场。
    由于柬埔寨和美国的越战梦魇紧紧挂钩,越战之后,美国一方面要甩开这团容易黏手的湿面团,一方面又战战兢兢地要促成柬埔寨停止内战,走向民主化。经过联合国的斡旋,1991年10月23日,在重开的巴黎和会中,柬埔寨各派系终于签署一项全面停火协定,同年11月11日,美国即在金边设代表处。此后,柬埔寨拜美国之赐,成为联合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和平行动的受益国。1992年9月,由联合国监督,在美国主导下,柬埔寨举行首次大选。9月24日,柬埔寨王国成立,美国立即承认,并与其建立全面外交关系。在这次大选中所成立的联合政府即由柬埔寨王国国王西哈努克的儿子拉那烈亲王任第一首相,由洪森任第二首相。
    洪森发动7月政变之后,美国立即面临一个抉择:是否要谴责洪森,并公开称这次内战为“政变”?
    对美国来说,拉那烈是民选的联合政府第一首相,根据“民选至上”的原则,他只有在“民选”结果中下台,不能经由武力方式推翻。但是,实际一点分析,洪森发动内战不久即控制全局,拉那烈亲王看样子已无力控制政局,其父西哈努克在北京甚至未出言指责洪森。美国政府内部官员有人主张,不如使洪森“就地合法”,由他主掌大局。因此,当拉那烈在7月11日访美,要求支持时,美方态度已模棱两可。
    从7月5日到11日的美国国务院每日例行记者会中,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7月9日接受公共电视台的访谈中,都可看出美国政府这种矛盾心态。
    在国会方面,共和党掌控的参众两院似乎偏向“民选至上”原则,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赫尔姆斯和众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吉尔曼曾联名致函克林顿总统称:“军事政变必须遏阻,美国政府必须担任主导角色。”
    从游移到转变立场,美国政府对柬埔寨新政局所持的决策过程是这样的:在洪森发动的政变情况不明朗期间,美国政府的态度以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9日谈话为口径。她说:“我们不偏任何一方,但是我们不认同洪森以武力改变政府的作法,我们认为,重要的是,柬埔寨人民应能选举其领袖。我们认为民主选举应持续进行。”
    另一方面,美国暗地里要求东盟国家介入调停。7月10日,当东盟国家宣布暂时中止柬埔寨入会案、并将派外长访问在北京的西哈努克时,美国立即表示欢迎。同时,为了不使内战恶化,美国在7月10日同时宣布,暂停对柬埔寨的一切军事和经济援助30天,以观后效。
    美国政府之所以对柬埔寨采取暂时断源政策,主要原因是柬埔寨每年7.8亿美元的岁入中,有57%靠外援,另有9000万美元靠观光收入,1.6亿才是财税收入。战火爆发,观光收入立即陷于停顿。
    在57%的外援中,有大半是美、日、德及其他国家提供的现金支援,另外有2.34亿美元则属各国的人道援助。因此,美国和日本等国认为,暂时的断援有助于早日中止内战。
    到了7月12日以后,当柬埔寨的内战似乎已由洪森底定,到了7月15日,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法国和美国已告诉日本,柬埔寨的政局似乎已出现拉那烈“缺位”的现状,一向外交政策极具“追风”之能的日本政府即表示打算承认洪森政权。随后几天,美国、澳洲也都有跟追之势。因此,若柬埔寨在洪森的控制之下平息内战烽火,美国只好承认他的政权,并继续恢复援助。
    从柬埔寨这次的内战经过可以发现,“民选至上”的“美国标准”虽然调子很高,而且一直是美国高举着的民主大旗,但是,在“必要时刻”,美国也只好偃旗息鼓。洪森靠枪杆子挤掉民选的第一首相拉那烈,使美国的对外政策面对另一次考验。(路透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