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日刊文章:香港对东南亚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增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6-29

    【日本《经济社会政策》月刊6月号文章】题:从东南亚看香港回归。(作者亚洲经济研究所驻新加坡派遣员野村裕)
    近年来,香港经济对东南亚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这表现在以下数字上:
    在贸易方面,东南亚对香港的出口增加显著。东盟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香港的出口额,在1986年到1995年的十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5.8%;在五国的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由1986年的4.1%上升到了1995年的6.3%。其结果,东盟五国在香港的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由1986年的6.9%上升到了1995年的9.9%。
    在直接投资方面,新加坡资金流入香港明显。新加坡对香港的直接投资额,1987年到1994年由2.66亿港元猛增到10.46亿港元,增加了3.9倍。按投资额的顺序来看,新加坡由1987年的第十位上升到了1994年的第七位。另一方面,香港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额,1987年到1994年由19.41亿新加坡元增加到35.68亿新加坡元,增加了1.8倍。
    在劳动力流动方面,由东南亚流入香港的工人数量大,而且有增加的倾向。来自东盟五国的在港居住者,在1986年到1995年的十年间,由5.7万人增加到了19万人,在所有来自外国的居住者中所占的比例,由1986年的33.8%上升到了1995年的46.9%。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香港经济和东南亚经济近年来相互依赖的程度正在稳步地加强。这使得东南亚人意识到了香港经济的重要性。
    香港回归也意味着中国更强大。人们已经指出了在经济方面华南经济圈与东盟的差异。但是,更应当予以注意的是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东南亚的华侨和华人同“大中华”的联系:约有2000万华侨和华人居住在东南亚,从人口比例来说,除华侨与华人超过70%的新加坡和约占30%的马来西亚以外,他们在其他国家尚属于不到10%的少数。但众所周知,在经济方面他们却构筑了优越的地位。
    在中国出生而后移居国外的老一辈的华侨和华人正在被年轻的一代所取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意识到自己具有侨居国国民性质的同时,也关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并因此感到自豪。即便不是这样,他们也觉得自己的立场与当地居民迥异。如今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稳步持续地发展经济;在国际政治方面也取得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一将被载入史册的成功。华侨与华人没有理由不感到自豪。
    东南亚各国在努力谋求国内政治和安全保障体制稳定方面,基本上取得了成功。而且,现在人们容易关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功,但也不应忘记该地区在民族和边界问题上是非常敏感的。可以说,香港回归提供了一个用比较理智的态度重新讨论有关敏感问题的机会。(香港会展中心交接场地内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