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港报认为:香港回归后中英关系应掀开新的一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6-28

    【香港《南华早报》6月25日文章】题:该是弥合裂缝的时候了(作者林和立)
    江泽民主席同英国首相布莱尔6月30日的会晤将不仅仅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而且意味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历史上征服殖民地最多的国家之间新关系的开始。
    资深的外交分析家们说,北京和伦敦都渴望把它们麻烦的关系翻到新的一页。两国关系第一次麻烦的出现促使鸦片战争的爆发。
    一位外交界人士说:“如果伦敦以意义重大的方式作出响应,北京对于两国由炮舰外交开始,由彭定康引起争议的政改结束的150多年充满风暴的关系是乐于捐弃前嫌的。重要的事情在于,是否有足够的结合力来培育一些热心人所谓的‘21世纪关系’。”
    中国人士说,北京正在考虑向英国伸出可能会带来大量贸易和经济好处的橄榄枝。
    例如,中国政府的采购团可以将英国列入它的预定旅程。美国、法国和德国已经被列入其中。
    在基础设施项目中可以更多地使用英国的工业和技术知识,特别是在广东等靠近香港的省份。最为重要的是,北京可以给英国的一些对香港的经济做出过贡献的公司以特殊考虑。
    中国邮电部属下的公司最近收购香港电信公司的大量股份,这对于努力打开中国市场的大东通信设备公司是个好兆头。大东公司是香港电信公司的母公司。
    上个月,怡和公司的一个高级代表团在访问北京期间受到热情接待,包括同经济主管人士朱镕基举行会谈。
    工业界人士说,一些设在香港的英国公司,包括香港银行,可能因中英关系发生有利的转变而受益,从而扩大它们在中国的立足点。
    实际上,北京和伦敦的政治家在向前看时,都切望把他们的眼光注视到比香港更远的地方。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成为新的中英联合商业活动的基础。
    出于对香港稳定和繁荣的关注,显而易见,北京似乎正在考虑对一些经过挑选的英国公司作出一些让步。毕竟,中国同这些公司的关系得到改善有可能增强西方和日本投资者对香港的承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