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香港亲蒋新闻界人士谈访台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1-09-28

    说今日台湾蒋帮文武官员惰性苟安,一派奢糜自娱的景色,较在大陆时期尤甚,“更无参与光复大陆奋斗之意念”,某些人仍“一心念念着日本”。
    【新华社香港20日航讯】不久前曾到台湾参加第二次“阳明山会谈”的香港亲蒋新闻界人士,最近连续在他们的报纸上发表观感。他们除了极力吹嘘蒋集团“反攻复国的决心”、台湾人民如何“丰衣足食”、金门“固若金汤”之外,也谈到台湾蒋集团官吏存在着“苟安思想”和某些人对日本帝国主义仍怀“旧情”。
    《自由报》社长雷啸岑说:“我仔细观察一般中上级文武人员的心情和行为,惰性苟安,满不在乎,个人先求保持既得权益,唯恐或失,相率孜孜汲汲于生活享受,大有‘国家事,管它娘’的气概,一派奢糜自娱的景色,比较过去在大陆时期,更有甚焉”,“苦的只是一些位卑禄薄的低级吏员而已,贪污风气之形成,即基于此”。他还引用一首古诗来比喻今天的台湾,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春风吹得游人醉,错把杭州作汴州”。他说:“请看今日之台湾,是否有此现象,恐怕无法否认吧?老百姓如有此情,政府还须晓以明耻教战的义理,设法转移风气,官吏亦随波逐流,醉生梦死,面对着亘古未有的国难,而侈言反共救国,宁非一大讽刺乎?”
    (9月20日《自由报》)
    《真报》总编辑陆海安说:今日台湾在“繁荣之余”还“隐藏不妙之暗影”。他说:“繁荣之余,苟安随之;历史上不乏乐不思蜀之前例,南宋之偏安杭州,亦不作重返汴州之想;今之执政者虽皆有灭此朝食,务必反攻大陆之决心,然朝欢暮乐者亦大有人在,儿女则皆送赴美国留学,不作重返大陆之想,更无尽匹夫匹妇之责,以参与光复大陆之奋斗之意念”。(9月13日《真报》、20日《天天日报》)
    《环球报》总编辑陈劲说:“在台湾最使人遗憾的地方就是反共的气息太薄弱了,除了在马路上看见几张反共的标语,在书局里找到了三几本反共的书籍以外,什么反共的活动也没有,报纸上的评论电讯新闻副刊等等,都是那些贪污舞弊,凶杀情杀,或是吟风弄月的游戏文章,金融行情。人民对大陆的消息太隔膜了,台湾的老朋友,酒馆中的伙计,计程车的司机,知道我是从香港来的,他们都问我:‘大陆上的同胞连饭也没吃,这消息是真的吗?’我不禁暗叹一声:‘我的天!号称反共堡垒的台湾,反共抗俄为第一国策的台湾,人民对抗共匪的暴行,竟如此隔膜,对抗反共的意志,竟如此淡薄,这是反共堡垒所应有的吗?’”(9月15日《环球报》)
    《工商日报》和《天文台》双日刊主笔任毕明说:台湾当地人“对大陆的感情,决不如对自己乡土的感情”。(9月18日《天文台》)
    他在一篇题为《阴影》的文章中说:台湾仍有不少人“一心念念着日本”,日本的“阴影”还存留着。他说:“台湾一些报纸广告和一些商店招牌,间或仍然使用日本字的,这是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反映了一部分人还存在着对日本的“旧情”。他又说:“由于日本在台数十年的统治这程,多少播下了他们含有毒素的种子,而且,这刻中日间也有着国交,在某种关系上,我国自不能不保持一种友好态度,这么一来,部分的台湾同胞,对于日本过去在台罪行,就不会怎样深切,尤其是一般受过日本教育的青年,和某些受过日本统治者利用的人,更不免存有一些模糊观念”。他说:“我们要使台湾同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应以日本在台湾的残存势力作为廓清的对象。”(9月18日《星岛晚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