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懂礼貌的孩子出自良好的家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6-01

    【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5月号文章】题:造就小绅士小淑女
    美国心理学家汤麦士·阿肯巴克说:“瞧瞧现在电视上的节目,傲慢粗鲁的行为越来越普遍了。”
    电视上经常出现粗鲁无礼的行为,看来对儿童有深远的影响。阿肯巴克比较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后期的评估美国儿童报告,发现80年代后期的儿童平均而言比较冲动反叛。很多专家认为,由于小家庭流行,许多家庭父母都要出外工作,新一代的儿童也许懂得编写电脑程式,却不会写封道谢短柬。
    即使是努力教子女学礼貌的父母,也会骇然发觉家教竟可以轻易就被发生在家门外的事所粉碎。专家指出,做父母的虽然不能防止子女受家门外的不良影响,但只要有耐心并坚持不懈,还是可以在这个蛮人充斥的社会里把子女造就成为绅士淑女。以身作则阿肯巴克说:“为人父母,自己先要成熟得能帮助孩子适应逆境,受到挫折不必怨天尤人。”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学业成绩不好,只懂得责怪老师,而不会鼓励孩子以后多用功些。孩子犯了校规,他们不但不罚,反而指摘学校教导无方。
    专家说,父母正确的做法应是教导子女明白,虽然不是每种情况都由自己掌控,人却能控制自己怎样应付事情的结果。妇女杂志专栏作家裘蒂斯·马丁说:“必须让儿童学会待人以礼,而且要比他们自以为足够的更周到些。”她又指出,有礼不仅是会说“请”和“谢谢”,还包括不自吹自擂,不背后骂人,赢要赢得光明正大,输要输得漂亮,以及尊重每一个人。
    当然,如果孩子的父母蛮不讲理、唯我独尊、遇到不顺心的琐事都大发雷霆,不管怎样训练大概都无法把这孩子调教成绅士或淑女。因此专家认为,要子女彬彬有礼,做父母的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父母必须特别警惕自己不可随口说出他们不希望从子女口中听到的粗鄙话。如果妻子喊丈夫闭嘴,或父亲形容邻人是笨蛋,他们日后可能听到子女对他们说同样的话。提示称赞“你真是个混球,永远不收拾房间。”“你不写好那封道谢信就不许看电视。”“你不可以对我大声呼喝。”这些话是许多父母都对子女说过的。他们的目的是要纠正子女的行为,但为什么这些话总是不见效?
    原因是:儿童行为粗鲁通常出于无心,而不是故意撒野。做父母的批评、责骂或命令儿童,只会令他们生气,为自己辩护。
    比较好的做法是耶鲁大学心理学家阿伦·卡兹定所谓的“提示与称赞”法。父母可以在事前用毫无指摘意味的口气向孩子讲明希望他怎样:“我们今天去探望丽姨,如果你记得叫她阿姨,大大方方的,我会很高兴。”事后要赞孩子:“看见你记得叫阿姨,在人家家里也很乖,我真的很开心。”
    卡兹定说:“要经常这样做,直至终于不用再提示,只用赞扬。”
    父母不宜对孩子说:“你真野!吃饭时不要把手肘放在桌上。”应该说:“我们家的规矩是吃饭时手肘不上桌的。”你只纠正孩子的行为而没有责备孩子,因此就化解了孩子的反驳之心,而且使你的话听来不像是命令。共进晚餐专家说,让全家人每天都能坐在一起半小时到一小时,是父母应该做到而可能对子女影响极大的事。礼仪教师蒂芬妮·法兰西斯说:“合作、守时、谈话、技巧和尊重他人等,都可以在共进晚餐的时候学到。”
    一家人即使不能天天晚上一起吃饭,也应该设法每星期至少共聚一两次。在这些团聚时间里不要接电话,不要看电视。米切尔专家说:“共进晚餐并非只是一起吃饭而已;家人可以各自说出一天的所见所闻。”父母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温和地灌输他们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使说教听起来不像是说教。潜移默化做父母的经常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记忆告诉孩子,藉此教导孩子待人接物之道,孩子渐渐就能学会各种处世的技巧,培养出懂得尊重他人、谦虚、光明磊落的性格。
    迪迈耶夫妇把每个星期五晚上定为和三个孩子欢聚的“家庭夜”,又常常一家人围在一起下棋或玩捉迷藏。迪迈耶太太说:“孩子都喜欢家庭夜。”
    玩捉迷藏真能教孩子礼貌吗?许多礼仪专家都说能,因为孩子知道这表示父母很关心他,愿意腾出时间来和他在一起;也表示有人爱他,而他也该学会爱别人。礼仪导师柏翠霞·吉尔伯—轩兹说:“礼貌并非只是仪态。礼貌是要待人亲切友好——赞赏别人,共同游戏,肯吃点小亏。儿童会从他们父母身上学到这些。”
    马丁道:“有礼貌的孩子渐渐成长,会交到朋友、较易找到工作,因为别人见到他彬彬有礼,自然对他有好感。礼貌是所有人类行为中最能打动别人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