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在华法国人眼中的中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5-30

    【法国《周末三日》周刊5月14日一期文章】题:在中国生活的法国人
    吕克·本扎说:“中国对我来说,就是身体、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和谐。”他是唯一一个获得武术冠军的西方人。吕克·本扎住在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个小房间里。这位“本扎师傅”目前在教50来个中国孩子学武术,他对这样的生活很适应。他还参与了香港许多影视剧的拍摄。总之,他是法国的李小龙。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奥迪勒·皮埃坎的经历令人吃惊。这位年轻女子是抱着毛主义的理想来到中国的。当她1974年来到中国时,文化革命已进行了8年。她先是被派到炼钢厂,几个月后,又到农村去插秧。然而,她却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她是最早嫁给中国人的西方女子之一。她是坚定的法国人,而又对中国充满了感情。她现在在驻北京使馆的法语学校教中文。
    罗班·韦尔纳原来在黑龙江从事家畜方面的工作。那里是中国最寒冷的地区之一。他说,“在两年的时间里,我过着没有水、没有电的生活。冬天,房间里只有2摄氏度。然而,中国教会你要有毅力、忘我和忍耐”。现在,这位年轻的兽医居住在黑龙江省会哈尔滨的郊区。他受雇于雀巢公司,负责检查奶制品的质量。
    贝尔纳·泰尔米内—许蓬就住在市中心附近。他对放弃了在法国南方蓝色海岸所拥有的帆船、直升机和住房丝毫不感到遗憾。他是唯一一个按照自己的主张获得成功的经济顾问。他的中国同行们教会了他如何完全掌握谈判的艺术。所有希望打入中国的法国大公司都来向他求教。作为经济市场的大胆探索者,他在北京和上海与许多小企业的负责人合作。所有这些中国迷在开始阶段都是很困难的。现在,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牺牲都得到了回报。
    贝尔纳·泰尔米内—许蓬说,“中国不是美国的西部,更不是经济乐园”。不管怎样,中国对法国企业来说不是乐园,例如,它们比不上意大利或德国同行在中国的成功。法国北京工商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顾问强调指出:“谈判的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而这两个因素常常被我们的同胞忽视。首先是时间概念。在这里,任何事情都不是固定的,一切都是临时的。法国工业家却习惯于认为,他们将打破陈规,将教会中国人如何做生意。
    “第二个因素是人际关系的特点。中国人信任一个人,但却不信任他所代表的公司。由于外国人在中国平均只住一年,因此也就不可能建立牢固的!关系。”如果加上法国人习惯于迷信合同,而中国人则更愿意按自己的传统方式行事,人们就会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法国企业在中国的成绩平平。
    标致公司的冒险已经结束。雪铁龙公司正处于最困难的阶段。雷诺公司在天津生产的运输牌汽车其成本比在法国生产的还要高。进入中国市场已有很长时间的阿尔卡泰公司完全被爱立信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挤出了中国移动电话市场。而家乐福超市再无权打着自己的招牌……一位德国专家说,“法国人缺乏热情,缺乏现实主义精神”。
    然而,中国确实已经进入了21世纪。诚然,这个国家并没有消除它所有的矛盾,可是13亿中国人每天都有饭吃。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所有的公职人员由国家支付工资。市场经济得到了确认。在法律上,土地仍归国家所有,但是农民可以自由经营分到的土地。城市居民掀起了消费热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