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中华龙鸟”研究吸引世界古生物学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5-30

    【法国《费加罗报》4月28日报道】题:中华龙鸟失去了羽毛(作者塞韦里纳·迪帕尔科)原文提要去年夏天在辽宁省发现的1.4亿年至1.2亿年前的化石曾在古生物学家中间引起了震动。专家们以为终于掌握了恐龙—鸟类演变关系的证据。上周末,一些分析家否定了“原始中华龙鸟”身上长有羽毛的说法。但是,通过化石可以发现其他的秘密。
    兴奋的情绪一直围绕着“中华龙鸟”化石。化石吸引了整个古生物学界,它讲述了带翼恐龙转变成鸟类的历史。然而,专家们在经过分析之后指出,这种状似小鸡的动物并没有羽毛,但它长有一种任何人都还无法鉴别的神秘的毛。更令人兴奋的是,在对化石进行研究方面,科学家们第一次发现了这种动物的皮肤和器官的痕迹。于是,解剖学上的争论开始了。
    1996年8月,辽宁省农民、正在寻找化石的李玉民(音)在北票遇到了“中华龙鸟”。李玉民认为自己的发现有很大价值,于是同北京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南京的地质和古生物研究所取得了联系。如他所料,这两个机构分别购买了一部分他发现的化石。这是一场激烈争论的开始。因为中华龙鸟不仅仅是、一种1.4亿年至1.2亿年前的两足食
    肉的、喜欢吃昆虫和蜥蜴的小恐
    龙。中国人认为,它的背部和尾
    巴上长着一些黑色的圆点,这很
    容易被误认为是鸟的羽毛。
    这种长50厘米左右的恐龙尾巴支在空中,头摆向后边,好像长着一种羽毛,它是不是联系现代鸟类和它们的假设祖先恐龙的树枝状图上所缺少的那一枝呢?巴黎六大的古生物学者和恐龙方面的专家埃里克·比弗托说:“在经过了6个月的激烈争论之后,一些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决定到中国去。”他们3月18日已经出发了。“在这些专家中,有美国古生物学者约翰·奥斯特罗姆。”奥斯特罗姆认为鸟类是小食肉恐龙的直接后裔,他在70年代末曾为一个百年假说昭雪。
    4月24日回到美国后,研究人员很明确地否认了以前的说法:在恐龙骨架上发现的黑色附属器官“不是羽毛,不是毛皮,也不是绒毛,而是某种新的、完全不同寻常的东西”。
    现在,究竟是怎么回事?法国古生物学家和恐龙专家比弗托认为:“专家们应该继续进行分析,寻找这种‘东西’的蛋白质性质。如果对分子进行仔细的观察,就可以鉴别它们并对这种动物的皮肤有更多的了解。”这些真皮“附属器官”究竟是什么呢?比弗托犹疑地说:“它们有点儿像是鬣蜥的长鳞片。”
    中华龙鸟好像还保留着其他的惊人之处。“美国和德国的专家在动物化石中发现了内部器官的痕迹。这并不是说将能找到整个的肝或胃,而是说可能找到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资料,这将有助于我们对这种动物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还有一个条件,必须有完整的、未受破坏的蛋白质。人们还在中华龙鸟的腹中发现了一个授了精的卵子。可能这只神奇的恐龙怀孕期间正赶上火山大喷发,辽宁北票就在火山的灰烬中凝结了。
    国际上的科学家们准备重返中国,带上现代的分析仪器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