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智利养老金制度利弊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4-29

    【英国《金融时报》4月9日文章】题:拉丁美洲模式的吸引力(作者斯蒂芬·菲德勒)
    私人管理养老基金制度可能最终证明是前智利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将军留下的最持久的遗产。由他的政府于1981年推行的这种制度被广泛认为是智利经济成功的关键,被拉美国家竞相效仿。此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种制度可以解决工业化国家老龄化人口即将面临的社会保障危机。
    智利的制度也有缺陷,甚至它的支持者也承认这一点。人们仍然怀疑这项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口设计的计划是否适用于比较老、比较富有,而且期望比较高的社会。
    智利的模式已为6个拉美国家
    ——阿根廷、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和乌拉圭所采用,当然各自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
    智利通过改革确立了一种私人养老基金制度,个人在工作期间自始至终地向这种制度交款。工人必须把薪水的13%投入一项私人基金,以便日后从中提取养老金,他们可以从相互竞争的基金管理机构中任选其一。
    该制度的支持者说,这项制度避免了旧的国家养老金计划所具有的效率差和不公正的缺陷,包括潜在的两代人之间的冲突。此外,它不会像多数工业化国家所推行的以公司为基础的计划那样给职业流动造成障碍。
    智利养老金制度的设计师、私人养老基金改革的鼓吹者何塞·皮涅拉断言,改革也带来巨大的政治益处。他说:“养老金问题不再是政府的问题,这就使经济的一个巨大部门不再受政治的影响,使个人可以更好地支配自己的生活。”
    人们普遍赞扬这种制度提高了智利的储蓄率。智利的储蓄率1986年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而现在提高到29%,接近东亚水平,大大高于拉美19%的平均数。
    皮涅拉说:“养老金私有化制度改善了资本和劳工市场的作用,作为主要改革措施之一,它在过去12年中使经济增长率从以往每年3%提高到平均6.5%。”
    然而,认为养老金改革直接造成储蓄率提高的说法还未证实。任何私人储蓄的增加可能都会被政府储蓄的减少抵消。智利的私营部门储蓄增加了,但是这种增加似乎与其他因素有关,包括经济迅速增长和紧缩财政政策。养老金私有化制度本身不会迅速导致储蓄增加。
    几项表明养老金改革对拉美储蓄造成直接有利影响的经济调查报告,都假设工人自愿储蓄可以忽略不计。在拉美大部分地区作这种假设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在欧洲和美国,私人养老基金代替其他储蓄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对私人储蓄几乎没有什么根本影响。
    虽然私人储蓄基金大大推动了智利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且在拉美其他地区很可能也起到这种作用,但是在美、英等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这种好处会少得多。
    智利在1980年以前有100多种不同的退休管理制度,结果一些工人42岁就可以退休领取高额养老金,而其他工人——多数为蓝领工人——要等到65岁才能领取养老金。
    即使智利改革的支持者也承认,这种改革远不能解决所有养老金问题。问题之一是普及的范围不够大:只有60%一62%的智利工人加入了私人养老金制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