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法国情报局:山雨欲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4-29

领导层:风暴即将来临
    【法国《费加罗报》4月7日文章】题:法国情报局的领导层:风暴即将来临(作者让—阿方斯·里夏尔)
    法国情报局局长伊夫·贝特朗可能不会打破他的前任热尔曼·维达尔创下的记录:后者曾在这个被称为“共和国耳目”的机构当了6年半的头儿。被下属戏称为“不锈钢”的贝特朗已在这个职位上干了5年,如今他的离任已被列入计划之中。
    情报局所经历的一场风暴今天正在加速这位局长的离去。尽管警方高层否认此事,但此事确实是在研究之中。伊夫·贝特朗的离任必将在情报局内引发一场深刻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一届届内政部长的下台,这位情报局长在情报局里留下了个人的印迹。另外一个情报部门的一位警察说:“贝特朗接手的是一个毫无生气、名声很差的情报部门。他成功地给这个部门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名声方面,他却失败了:现在情报局的名声是一团糟。”
    长期满足于懒散地存存档案和记录走廊中一些闲言碎语的法国情报局,是否要为它的现代化付出代价呢?近10年来,尤其是贝特朗上任之后,情报局一直在树立一种新的形象:既不掩饰工作效率,也不掩饰工作成果。
    在一些有关帮派和郊区的报告(尽管人们对某些情报的严格程度有争议)的帮助下,情报局还是打了一些“漂亮仗”。有时,这要归功于好的运气。
    当然,成功有时也是归因于同本土警戒局耐心细致的合作,如1995年谋杀行为之后查出了炸弹安放者组织。这一成功可以说令贝特朗喜不自禁。这是他的副手贝尔纳·斯夸西尼的杰作。贝尔纳·斯夸西尼今年四十几岁,为人和善,聪明过人,是贝特朗心目中理想的接班人。然而,就连贝特朗本人也没有料到,未来会变得如此难以捉摸。
    成立于维希政府时期的法国情报局在1951年公布过自己的任务:搜集和整理政府所需要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情报。如今,谁也不知道这个情报机构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事实上,法国情报局近来为一系列的丑闻所困扰。
    几个月前,一个神秘的家伙检举揭发情报局局长贝特朗和一位名叫布里吉特·亨利的分局局长。几周前,这位熟知情报局内情的家伙再次致函埃里克·阿尔方法官,要求他清查一下这两人的银行帐户。据说,他们两人卷入了有关向保卫共和联盟捐款的案件。贝特朗进行了驳斥,认为这纯粹是无中生有。当然,这一事件并不意味着贝特朗会马上下台,因为他与内政部长路易·德勃雷以及总理府的关系都相当密切。但此事却令整个情报局丢了脸。
    就在这个倒霉的时候,一位名叫帕特里克·鲁热雷的原情报局工作人员出版了一本叫《情报局:制造丑闻的机器》的书。在书中,他把情报局描写得一塌糊涂。他甚至提议将情报局解散。当然,这个想法不见得能立即实现,但却成了法国国内一些知名人士的信条。国外安全总局的文化革命
    【法国《费加罗报》4月8日文章】题:国外安全总局的文化革命(作者斯特凡娜·马尔尚)
    1985年7月发生在新西兰奥克兰的绿色和平组织的“彩虹勇士号”被炸事件,对法国国外安全总局来说无疑是一件最丢人的事。法国领导人不仅因此在国际上蒙羞,而且还被自己的情报部门给愚弄了。
    然而,法国情报部门的“滑坡”并没有就此停止。还是在发生“彩虹勇士号”被炸事件时期,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文件有一天被送到了共和国总统面前,实际上这不过是半个月前刊登在《喀布尔时报》上的一篇文章。还有一次,法国财政部对外关系局要求国外安全总局去探听一外国代表团的谈判战略。结果,国外安全总局一无所获,原来他们的人搞错了代表团的房间。
    法国一家军工企业的负责人说:“在海湾战争期间,我们或许跌到了谷底。”在整个战争期间,法国的情报部门完全瞎了,只得完全依赖美国卫星所提供的信息。这位负责人说:“我们过去向萨达姆提供了不少武器,但国外安全总局对伊拉克武器的战术情报掌握得很少。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从来没有让法国的军事顾问们上过前线。”
    这种耻辱的局面换回了一点教训。当时的国防部长皮埃尔·若克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减少对美国情报的依赖。他下令成立了军事情报局(隶属于参谋部,拥有1600人),并给它配置了高分辨率的侦察卫星——“太阳神”号军事侦察卫星。这样,法国就有了核实美国情报的能力。
    一位曾在法国国防部实习过的高级官员说:“一年多来,‘太阳神’号已经两次告诉我们,美国人夸大了伊拉克军队在北部的行动。因此,当克林顿提出要加强对巴格达的军事措施时,法国政府当然予以拒绝。”自从1988年米歇尔·罗卡尔和皮埃尔·若克斯推行改革以来,国外安全总局得到了不少追加的财政拨款。1989年,国外安全总局的预算为7.17亿法郎。到1993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11.46亿法郎,而且此后每年仍在递增。目前,国外安全总局的工作人员总计达2500人。
    新人员的招募为国外安全总局注入了新鲜血液。过去,国外安全总局的新成员只能在本系统人员的亲属中招募。如今,这一僵化的作法被打破,许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加入了进来。
    随着时代变化,国外安全总局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经济间谍活动成了其第一大任务,这方面的开支占总预算的25%。第二大任务就是预防恐怖主义活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则是国外安全总局的第三大任务。
    许多专家认为,目前法国国内各大情报部门之间的合作比过去更加和谐了。这种密切的合作也带来了一些成功。例如,在有关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过程中,美国指责俄罗斯又在新地岛搞了一次核试验。国外安全总局立即搜集了有关情报,证明这只不过是一次正常的地震。又如,当利比亚指责以色列搞原子弹试验时,国外安全总局出面证实,这是发生在埃及境内的一次地震。一位专家这样概括说:“美国人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独自制造外交危机了。现在我们有了进行核实的能力。”本土警戒局:白领反间谍机构
    【法国《费加罗报》4月9日文章】题:本土警戒局:白领阶层的反间谍机构(作者斯特凡娜·马尔尚)
    正当S公司准备调整其对东方地区的销售策略时,巴黎某商校一名高才生突然从天而降,来到公司实习。
    半年后,这位工作勤恳、业务熟练、讨人喜欢的实习生完全博得了公司领导的信任。有些领导把他当成了“好朋友”,有意无意之中说出了公司的一些机密:如公司业务主要靠泰国方面的一个关系网支撑,该网能直接与泰国政府搭上线。一天,这个实习生不见了。一个月后,S公司的领导人惊讶地发现泰国方面的合同全部被欧洲北部的一个竞争对手抢走了。这对S公司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但这种犯罪活动往往不易被人注意。
    法国本土警戒局副局长让—雅克·马丁尼说:“公司的领导往往忘了这位实习生并不是公司的一员,而他们却要为这一疏忽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位负责教育法国企业,让它们提高防范经济间谍活动意识的领导人说:“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外国竞争对手所要刺探的不再是制造技术,而是企业的销售网络。”
    如今,本土警戒局的1600名职员中只有100人专门从事“敌对经济情报”的斗争工作。不过,有些时候从事秘密经济战的人数会超过一半。恐怖活动的预防和传统的反间谍活动也是本土警戒局的工作内容之一。
    冷战结束以来,法国不再有任何盟友。昔日旧日盟友之间的商业竞争更加激烈。销售成了压倒一切的任务,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在法国内政部的授权下,本土警戒局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保护法国的“技术先进”企业(尤其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上:航空、航天、电子、核技术以及遗传技术等。如今,有3000到4000家法国企业在本土警戒局的保护之下。1996年,本土警戒局共举办了700场宣传性的讲座,参加者超过3.2万人。让—雅克·马丁尼说:“企业应当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战略资料,那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资料尤其应当注意保密。”一旦掌握了对手的利润幅度之后,那此后的商业谈判就轻而易举了。
    法国本土警戒局还将电脑信息的安全列入教育的内容。因电脑病毒而引发的数据丢失会对公司和客户双方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总而言之,本土警戒局将帮助法国企业和法国产品对付来自外国的阴谋,但“法国”这个形容词用在这里似乎已不太确切。如今,辨别一个产品甚至一家公司的“国籍”已越来越困难了。组成某一高技术产品的零部件通常来自五六个不同的国家。究竟谁是竞争对手也越来越难以确定:在联合的大趋势下,在市场的作用下,今天的对手很可能明天就成了合作伙伴。“彩虹勇士”号被法国国外安全总局的特工炸毁,此事引起了国际公愤。位于法属圭亚那的法国库鲁航天研究中心,是法国本土警戒局的保护对象之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