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神州掀起一波捐献遗体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4-28

    【香港《亚洲周刊》4月20日一期报道】题:神州新一波捐遗体热
    最近,北京、南京一些医科大学和医疗单位,接到国内民众身后捐献遗体的申请越来越多。专门负责这项事务的北京首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实验中心主任王卫说,邓小平2月19日逝世后,他生前关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机构做医学解剖的嘱托,的确感召了不少后来者。
    目前,北京地区遗体捐献者的成份日趋多元,当地工人、知识分子、干部、普通市民,甚至外来劳工都有,真是形形色色。另一个特点是,在自愿捐献遗体的人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开明。许多家庭都是老年人自立遗嘱,并郑重声明,子女不得以任何理由反对或阻挠。
    南京市的社会问题研究学者刘力明也透露,该市的医院自1982年开始接受公民自愿捐献遗体,至今为止已有500余人自愿登记。特别是邓小平去世后的一个多月以来,又有上百人到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铁道医学院办理捐献登记。
    北京虽然和南京一样在遗体捐献方面卓有成效,但存在的问题却也令人反思。首都医科大学教授、解剖教研室副主任许永照说,北京目前还没有一家专门的遗体捐献中心,因此问题颇为复杂。所捐遗体,不知该送到何处。“我们学校是北京市卫生局直属机构,人们便请教卫生局,结果理所当然是让送到我们学校来,但我依然看到不少公民捐献无门,费尽周折。”
    “另一方面,我们的学校每年需要数量可观的遗体做解剖课教材,但由于缺少名正言顺的遗体捐献中心征集遗体,使来源严重匮乏,而我们又没钱购买,解剖课的教学效果难免大打折扣。”许永照说,作为基础的人体解剖课,平均一学期仅有一次实体解剖机会,还是好几个学生用一具遗体;教授也往往只能用模型和图表讲解。
    许永照对《亚洲周刊》说,1996年12月,他们和北京市卫生局就成立北京遗体捐献机构的问题进行了磋商。校方就该机构基本设施,比如房舍(包括一间简单的告别室)等的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议。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专门负责遗体捐献的段杰对《亚洲周刊》说,遗体的捐赠工作不像同仁医院眼库进行的角膜捐献工作,后者已经比较规范化。现在,首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承担着接受北京地区相当一部分遗体捐献的工作。当然,他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专门设施、运输、车辆等问题,但根本上是资金短缺。所以,从1989年起就筹备这个机构,可叹直到现在也还没建立起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