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动物如何避免近亲繁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1-31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月8日报道】题:动物也忌讳近亲繁殖
    动物近亲繁殖会产生不好的后果。无论是猪羊鸡狗还是狮子虎豹,近亲繁殖产生的后代往往体弱多病,存活机会少。究其原因,它们的遗传基因不相匹配。许多遗传基因只有在它们并存于双亲的基因中时才显现出其消极面。而双亲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的基因特性雷同的机率就越大。
    一般情况下,动物同人一样严禁乱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安妮·普西和马里萨·沃尔夫在《生态学和演化的趋势》杂志上撰文,描写了众多动物如何避免近亲交配的事例。例如,生活在北美的白足鼠和另两种田鼠在成熟期特别喜欢到处跑动。一旦它们能够独立,它们就离开旧巢,在另外一个地区找一个伴侣。
    生活在北部海域的一种鲸(Pilotwale)一般呆在一个群体中,同它们的大家庭成员不发生性关系,而在这个群体之外寻找对象。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它们的双亲总是属于不同的群体。从对遗传物质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一种杂色鸟(Tuerkis—Staffelschwanz)并不像人们第一眼看上去的那样喜欢近亲交配。虽然每四窝鸟中有两只近亲相交,但这种鸟有许多外遇,它们的后代有60%是从这样的接触中产生的。总起来看近亲繁殖率并不高。
    如果除了近亲之外一时没有别的选择,那就只好耐心等待。例如,母狮一生多数时候是在同一个群体中生活的,它们必须接受固定的群狮之王作它们的伴侣。如果这头雄狮是年轻母狮的生父,那么,这些母狮的性成熟期就明显推迟。如果这头雄狮的王位被另一头雄狮取代,那么,正在成长期的母狮的性成熟期就会大大提前。
    动物如何看出它们的近亲呢?有些显然依靠一条’最简单的规则,即早年一起长大的伙伴通常就是家庭最亲近的成员,因此不宜相爱。但许多动物即使原先没有接触也能分辨最亲近的家庭成员。性交频繁的田鼠即使在出生后立即被分开,直到性成熟的时候才又相聚,它们也会回避自己的兄弟姐妹。
    许多动物不能直接认出它们的亲属,但它们还是能够避免近亲交配。例如,蟋蟀和青蛙显然喜欢血缘不接近的伙伴,大概它们能从类似的身体气味上辨认体内过于相似的基因配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