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美国《福布斯》杂志文章:中国学习新加坡发展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1-30

    【美国《福布斯》杂志1月27日一期文章】题:是走向新中国的踏脚石吗?(作者安德鲁·坦泽)
    12亿中国人在通往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前进着。在这方面,中国有两大资源: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到40%的储蓄率——这使中国能够为国内的绝大部分发展项目提供资金——和源源不断的积极肯干的工人队伍。
    据世界银行统计,由于被这种形势所吸引,外国投资者在1989年至1995年期间累计向中国注入了1220亿美元资金,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个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俄罗斯在同一时期只得到4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
    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随着中国放宽经济限制,引进现代技术,并把过剩且生产率低下的农业劳动力向较高值的工业和服务业转移,中国经济越来越从中受益,因而中国在今后10至15年内保持8%至10%的平均增长率应当是不难做到的。在这种速度下,考虑到购买力平价理论,预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到2015年将和美国的相同。
    邓小平经常引用“摸着石头过河”这句格言来解释他为中国经济发展制定的小心谨慎的战略。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和不断亏损的国有企业仍然是中国的包袱。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仍试图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为帮助这些缺乏效率的企业进行合理化改革,中国目前正在不同省份进行各种企业破产的尝试。
    试验,不断试验。中国和具有进取精神的自由贸易城邦新加坡合作,共同在上海附近建造大规模工业园区,就是这一务实态度的最好证明。
    这个工业园区属于苏州的一个规模更大的开发区。这个开发区方圆28平方英里,是个城中之城。
    新加坡感兴趣的是从对苏州的投资中得到收益,而中国的兴趣在于了解新加坡是如何在不到40年的时间内,从一个满是黄包车夫和苦力的城市转变成一个国民受过高等教育、平均收入超过英国的城邦的。
    令中国领导人感兴趣的不仅是新加坡的经济。他们还为新加坡社会秩序井然、街道清洁而安全所吸引。
    这样的试验今后会更多,因为中国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把发展势头从苏州和长江三角洲等经济红火的地区,扩大到拥有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的内地。匹兹堡大学的罗斯基说:“市场力量正迅速推动内陆省份的发展。”
    当然,在一个有300万人口的拥挤的城邦运转良好的制度未必会在有12亿人口的中国都行之有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