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谨防松鼠一样的囤积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7-01-29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月11日一期文章】题:谨防松鼠一样的囤积者
    ——全球外汇储备增加得比国际贸易快快速增长
    各国中央银行的金库装得满满登登。从1989年以来,全球外汇储备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5万亿美元。在这7年里,发展中国家的储备几乎增加了两倍,这样一来,它们的外汇储备远远超过了世界储备总额的一半。实际上,在储备最多的7国和地区当中,有5个现为新兴经济国家和地区(中国、台湾、新加坡、香港和巴西)。但是,在同一时期里,就连富裕国家的储备也增加了60%。各国政府为什么储藏得如此之多呢?
    在新兴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最具爆炸性:从1994年年底以来,中国官方公布的储备增加了一倍,超过了10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由于大量外资流入,巴西、香港和泰国储备的增加也不少。
    60年代和70年代初的黑暗时代早已过去。那时,经济学家们经常抱怨外汇储备不足。相对于贸易而言,今天的储备是30年来最高的。外汇储备总额相当于世界进口总额的26%,高于1970年的14%和1980年的19%。
    这一增加似乎是财政强大的标志,在很多情况下,它的确反映了较好的经济绩效。然而,如果一家公司在银行中大量存款,而不是投资或者将其还给股东,它肯定管理不善。同理,一国经济也可能外汇储备过多。两项代价
    近年来,许多新兴国家和地区试图通过购买巨额美元压低本国或地区货币比值。但是,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要付出两项代价。第一项就是,外汇储备一般被投入到获利较少的美国政府证券中。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与其从海外借款所付利息相比,它的储备金所获得的收入少得多,从而给整个经济造成净亏损。在最好的情况下,这也是反映了政策过于保守;在最坏的情况下,这意味着管理不善。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央银行大量收购外汇必然使货币供应猛增,因而有刺激通货膨胀之虞。两个动机
    虽然中国或日本的外汇储备可能显得过多,但是精确地计算出一国储备的理想水平是很难的。富裕国家的目前储备平均够支付两个月的商品和劳务进口;发展中国家则够4个月以上。但是,各国之间情况相差很大。美国和法国都不够支付一个月的进口,而日本却多达6个月。中国9个月的进口支付能力显得过强,同样,南非寥寥9天的能力则捉襟见肘。
    保留储备金有两个主要动机。第一,各国需要支付进口和还本付息,并弥补外汇供求的暂时缺口。一国经济越开放,其贸易越多样化,则其对外汇储备的需要就越强烈。例如,许多非洲国家严重依靠初级产品的出口。因此,它们的出口收入不稳,需要(但很少拥有)大笔储备来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如果一国愿意允许其汇率自由浮动,或者能够获得充足的国际资本,那么它所需要的储备金就会比较少。
    保持储备金的第二个原因是把它当作武器弹药来捍卫本国货币。中央银行可以用本国货币兑换当作储备金的货币,比如美元或德国马克,以消除短期的币值浮动。但是,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干预不能长期左右市场,除非政府还准备根本改变其货币和财政政策,以使其汇率保持所希望的水平。
    从所有这一切当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自70年代初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变——即改为浮动汇率制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使得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借款容易起来)——理应减少保持外汇储备的需要。在汇率固定的过去,各国被迫利用储备金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今天,有较多国家实行能够消除紧张的浮动汇率。那么,储备金相对于进口而言为什么增加呢?未雨绸缪
    一个明显的答案是,金融市场更加动荡不定促使各国政府未雨绸缨。相对于国际贸易规模而言,世界总储备可能是增加了。但是,相对于外汇周转量来说,它还不够一天的交易量。
    实际上,在资本流动性极强的当代,作为储备是否充足的一个衡量标准,储备对进口的比率是不够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一个较好的衡量标准是储备与短期债务的比率。例如,泰国的储备——够6个月进口之用——可能是令人惬意的。但是,该国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该国严重依赖朝三暮四的短期资本。
    总而言之,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在任何非洲国家,储备的增加都会受到欢迎。但是,在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譬如中国、台湾、巴西和日本,投资者和纳税人则应当考虑一下,储蓄的归宿是中央银行的金库,而不是富有成果的投资,这样做对不对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