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俄罗斯高校将走向何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10-31

    【俄罗斯《文学报》9月11日一期报道】题:俄罗斯高校将走向何方?(作者经济学博士奥夫相尼科夫)
    俄罗斯高校正面临着强大的社会经济压力。在这些压力下,高校的发展正日渐偏离正常的轨道。它们已失去系统性,根本起不到多少文化教育的作用。通过进行思想教育,扭转这一趋势的努力毫无效果。各高校在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冲击下纷纷溃退。人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传授越来越少,而市场的商业化的东西越来越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已使高校的社会、精神生活退居到次要位置。教师和大学生中也在出现社会分化,其结果将是大学的政治冲突不断。
    办学规模不断缩小,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俄罗斯科学技术潜力在逐渐丧失,俄罗斯民族在退化,教育在退步。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就将会逐步丧失。
    高校在分化。各高校教学的侧重面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之间财政收入状况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例如,经济、管理、语言类院校在这方面明显优于其他院校。长此以往,工程技术类院校的地位将会下降,办学规模也会压缩。一小部分高校得到顺利发展,事业蒸蒸日上,而绝大多数还很贫穷,设备很差。
    俄罗斯高校的社会作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的主要作用是社会结构的再生产。而高校没能保证人人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化。受高等教育现在越来越成为只有社会富裕阶层才能享有的特权。这就注定了贫穷阶层今后会更加不幸。在当今俄罗斯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他们的物质生活比六七年前更优越,他们比以前的大学生更保守。但是当今的大学生已受了经济交易原则的影响:他们比5年前的大学生学习更好,因为他们明白,现在他们就应当为激烈的劳动市场竞争做准备。
    在走向市场的道路上,教师队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已经不再认为,教师就是要传授知识。教师的文化传播作用因此而难以发挥出来。他们现在已开始学会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赚钱。善于这样做的人就会生活得很好。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变化。他们成了富裕的教师阶层。而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没有人需要他们的专业知识。教师队伍因物质水平的差距而发生了分裂。总体上来说,学生都比他们生活得好,这使教师们深感不平。教师们纷纷走出校门,当起了家庭教师。
    造成大学校园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要寻求追加资金,要寻找知识的用武之地,就要施展自己的全部所能:给西方公司出谋划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输往国外,出租住房。一切只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在这场生存战中多数大学最终将会丢掉自己科学文化中心的地位,而变成高等职业商业性学校。
    随之而来的将是高校地位降低,教学水平下降。一些使人能够在劳动市场上竞争的教学计划将受到青睐。人的发展方面的教学计划将被压缩,只在为数不多的几所最优秀的大学中得以保留。
    要改变这种趋势不是不可能,只有优先发展教育和高校。如果说我们贫穷的根源是我们自己,那么如何改变我们贫穷的状况就是显而易见的了:通过发展教育、发展文化、发展科学。但是,我们认为,有更重要的原因。请看看1996年预算:其中对教育的拨款只占国家支出的3.5%,对科学的拨款只占国家支出的2.7%,对文化的拨款占国家支出的0.6%。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花费将总共只占国库收入的6.8%。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实现稳定、经济还能增长、改革还能总体上取得成功吗?
    人才资源首先就是生产力。这就是说,国家应优先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对一个不注重人才资源的国家来说,所有其他的资源等于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