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调整产业结构 改革经营体制 拓展产品销路(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10-31

运用科学技术实现集约发展
    目前德国东部地区农业生产单位的领导人,大多是像尼什克这样既了解自己单位的实际,又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发展眼光的新一代农民企业家。还以尼什克为例。他利用波恩提供的援助盖了现代化的畜棚,采用了包括电脑在内的先进饲养和管理技术。不光饲养人员掌握了新知识、新技术,连牲畜也被驯得服贴、听从支配。用电脑操纵把各种饲料调配均匀,装进吊在绳索上的饲料斗里,根据储存在电脑里的数据,饲料斗按时按量把饲料倒进每头牛面前的槽斗里,做到既不浪费饲料、又不使牲口缺料。连粪便清除也运用机器扫雪技术,实现了机械化。挤奶更是现代化,牛进入挤奶房,从手持先进挤奶器的农妇跟前走过,奶就挤好了。菜牛也是用先进科学方法和管理技术,喂得又肥又壮。
    饲养业现代化集约型发展的经验,很快在种植业里得到推广。尼什克领导的公司几千公顷的农田,从耕、施肥、种、田间管理,到收割及秸杆处理,全部实现了高度机械化。
    高度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使裁减多余劳动力在所难免。但尼什克并不是把他们推出去不管,而是在裁减之前就认真权衡,宁愿留下那些虽不太理想但更不适于做其他工作的人,而把那些虽然能干但又能更快学会新技术改行从事其他工作的人,调出去进行改行培训,使之为公司扩大经营范围,开拓新的领域作出贡献。
    德国东部地区农业近几年来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不光产量增加,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在德国获得去年世界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的过程中,东部地区农业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特别是在向中东欧地区农牧产品的出口中,东部地区的农牧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就是在德国国内市场和西欧各国的市场上,来自德国东部地区的粮食制品、奶制品、肉类及肉制品,以及水果蔬菜等,也是随处可见。建立销售网点扩大产品销路
    德国东部地区农牧产品的销售网点,在产业结构改革的初期就已着手建立,现在已经逐步完善起来。各农业单位都有自己的主顾和促销手段。一些公司利用价格、质量手段,同农牧产品收购加工单位签订长期供货合同。还有些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引进良种、新品种,种植无污染的粮食、水果、蔬菜,开展无污染养殖业,这样就能更快为自己的产品找到销路。
    不少农业生产单位直接推销自己的产品,靠优质优价吸引顾客。有的在单位所在市镇里及其附近开辟销售场所,如市场、店铺、餐馆,有的还到就近的大中城市里去开专门经营自己产品的专卖店。如在离柏林以北不到100公里有一个叫做勒本斯阿尔特的农业联合体,在160公顷的土地上专门种植无污染的所谓“绿色食品”。柏林的几家绿色食品店、绿色餐馆,都同勒本斯阿尔特农业联合体签署了供货合同。但联合体产品还有富余,于是它就在自己所在的镇子里开了一爿出售自己产品的商店,一家以自己产品为原料的饭馆,并且还到柏林开设了专门经销自己产品的专卖店。由于产品新鲜、无污染、价格便宜,越来越多的柏林人慕名前往。
    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德国东部地区农业较快实现了现代化。现在东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劳动力已可以养活113.6人,同发达农业国的水平也相差无几了。(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