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调整产业结构 改革经营体制 拓展产品销路(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10-30

【本报柏林10月28日电】(记者王德峰)德国东部地区农业在德国统一6年后,已渡过最困难时期,开始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种植业,东部地区农业已建立起可以同欧洲其他地区农业进行竞争的产业结构。科学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生产以集约方式不断发展。目前这里4500公顷的种植业单位265个劳动力已经够用,1700头牛和3400头猪的饲养业单位,只需要124个劳动力。改革产业结构理顺各种关系
    今天德国东部地区农业的产业结构同民德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德时期的4530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和580家国营农场已变成了约3万个各种形式的农牧业生产单位(其中包括个体农牧业单位、在原农牧业合作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业联合体和农业股份公司等)。农业联合体发展势头强劲。他们的领导人多为原生产合作社的领导人。目前这种联合体,已在经营东部地区50%以上的农田和饲养85%以上的牲畜。
    目前德国东部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单位大体有以下几种:几家农户组成的生产企业,一般经营150公顷左右的农田,饲养适量的牲畜;上面提到的农业联合体,一般经营450公顷左右的农田;合作社和股份公司规模较大,一般经营1100公顷以上的农田、饲养千头以上的牲畜。各地还有一部分个体农户,它们经营着东部地区约20%的耕地,饲养的牲畜数占东部地区牲畜存栏总数的15%到20%。
    现在,这些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已能基本上理顺农村的各种关系,把13.2万人组织起来,有秩序地从事着农牧业生产活动。依靠波恩支持发挥主观作用
    为改变统一之初东部地区农业濒于崩溃的状况,波恩对东部地区农业给予了大力援助。1991年向东部地区提供11亿马克挽救农业危局,占波恩这方面拨款的30%;1992年又增加到18亿马克,占全德扶植农业款项的42%;1993年为20亿马克,占45.5%;1995年又向东部农业提供18亿马克的援助。
    5年内波恩向东部地区农业提供86亿马克的援助款项,帮助东部地区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加上同样多的技术改造方面的援助,1991到1995年期间,波恩共向东部农业提供172亿马克。另外还有欧盟对德国东部的农业发展援助。
    东部地区各农业单位在波恩援助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起大体已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经营管理体制。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各农业企业领导人,领导着一度不知所措的农民搞起了农业现代化,走上了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这里举一个说明这方面情况的例子。梅克伦堡—波美拉尼亚州靠近波兰的地方,新建了一个大约有9万人口的于克尔—兰多县。这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农业股份公司。这家农业股份公司的经理叫尼什克,是原来的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负责人。他把当时的农业合作社组织成为股份公司,拥有2300公顷的土地,还从邻近的勃兰登堡州租用500公顷的土地。这家股份公司主要从事种植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黑麦、甜菜、玉米。玉米主要为800头牛作饲料。
    这家股份公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也有一个过程。公司成立之初也是一个烂摊子,农田水利设施失修,农具残缺不全,牲口棚、仓库破旧不堪。尼什克靠波恩提供的援助,先从畜牧业着手进行改革,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很快就建成一个现代化的饲养场,并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本公司特点的经营管理办法,为种植业的改革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