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美中国问题专家撰文谈中美关系(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10-30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秋季号文章】题:中美关系:回到基本原理上去(作者蔡斯·弗里曼)原编者按弗里曼在1993年至1994年担任国防部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部长,在1989年至1992年任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现在专门研究中国问题。弗里曼分析中美关系的过去和现状以及造成目前紧张关系的原因,指出美国需要同中国会谈的理由,提出美中应该讨论的问题以及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应该执行的政策。
    现在,谁也不会对中国总理李鹏认为中美关系极其不稳定的判断提出异议。影响华盛顿与北京的关系的这种不稳定对将来能否在亚太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提出了一大疑问。在北京和华盛顿,有关中美关系的谈论都集中于谈关系疏远和战略上敌对产生的不利影响,而不是谈友好和缓和带来的好处。在中国和美国,有些人现在就预见到21世纪将被争吵所支配。很少人对中美关系持乐观态度。几乎没有人设想在今后数十年有可能进行广泛的合作。
    1971年至1989年冷战期间,连续五届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努力促使中美关系有一个美好的前景,中美关系虽然遭受了一些挫折,但是相当稳步地取得了改善。
    自1989年以来,美中不是继续寻找共同的基础,而集中于它们的分歧,特别是在人权和西藏分离等问题上不可调和的意识形态分歧。结果是双方彼此争吵,摆出一副架势,相互不信任。同时,中国领导人和美国领导人都没有作出任何实际的努力制订出冷战后建立合作关系的理由。苏联的崩溃以及随后美中苏战略三角关系的消失留下的政策真空仍然没有填补。结果是,在中美关系中出现战略偏移,美国的政策现在受国会和特别利益集团的摆布,而不是受政府支配,而中国的政策建立在认为美国企图肢解中国、颠覆其政府和使其经济现代化受挫的信念的基础上。
    台湾新近的民主政治导致它对外交现状提出挑战,从而打乱了台湾海峡以前的临时解决方式。台湾在设法推翻美中协议的努力中争取美国国会的支持。在国会的压力下,美国政府改变了其向台北出售武器的政策、关于与台北举行内阁级对话的政策和关于台湾领导人进行官方访问的政策,而对北京的抗议置之不理。同时,华盛顿既不愿同北京对话,也不愿同台北对话,来讨论维护和加强海峡两岸和平关系的前景。北京对克林顿政府表示愿意遵守中美关于处理台湾问题的协议的态度失去了信心。随着中国达到同美国的财富和力量相等的水平,如何处理对华关系,美国没有一个设想。美国应同中国会谈的六点理由
    由于在经过十多年的和平之后,台湾海峡突然重新出现紧张局势,因此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1996年5月提议同北京举行更经常和细致的高层会谈,包括定期的首脑会晤。美国应同中国举行会谈的理由如下:(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将在今后25年至30年的某个时候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管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努力如果没有中国参加,就不会取得成功。(2)中国决心不让帝国主义和冷战对其领土造成的分裂状况成为永久。香港和澳门的过渡取得成功对美国有间接的、但是重大的利害关系。确保台北和北京之间关系通过和平的方式而不是通过一
    对
    方采取单方面的行动发生变化,对美国有更大的利害关系。(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