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乌兰巴托街头流浪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9-30

    【法国《解放报》9月6日文章】题:乌兰巴托街上的穷孩子
    在位于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市市中心的歌厅里,几个日本客人悄悄地把满满一盘油炸土豆条放到桌下,于是,在几米之外看着顾客的15个流浪儿中的一个像一只饿急了的动物一样冲向这盘土豆。
    几年来,蒙古已再次陷入了贫困境地。1990年,蒙古与莫斯科之间的供应联系突然中断了。蒙古希望利用苏联解体引起的混乱局面摆脱70多年来斯大林式共产主义的桎梏。但克里姆林宫作出的反应却很残酷。几天之内,这个面积相当于法国面积三倍的国家便几乎完全失去了供应来源。在这以前,蒙古的物资供应大部分靠前苏欧集团。
    由计划经济向资本主义的迅速过渡使蒙古陷入了深刻的经济危机,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的和医疗卫生的补助网络也消失了。在90年代初期,蒙古的通货膨胀率超过100%(今年为55%左右),国营企业经营形势告急,纷纷解雇职工。现在,蒙古有12万名职工(蒙古的劳动力人口仅100万)失去了工作。消费者起初是凭定量供应票证购物。18个月后,虽然昔日空空如也的食品店里摆满了来自各国(中国、德国、波兰、古巴等)的食品。但是,消费者们没有足够的钱购买这些食品。在蒙古250万人口中,40%的人难以餬口,至少有5万个家庭被认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结果,大街上到处可见自谋生路的弃儿。而在5年前,这种现象在蒙古是看不到的。
    据官方说,乌兰巴托市内的流浪儿只有800人,全国只有1600个流浪儿。但据无党派人士说,仅首都乌兰巴托市就有四五千名流浪儿(乌兰巴托的人口仅为60万)。
    据统计,完全被抛弃的儿童并不占多数。多数弃儿来自省级城市,他们乘火车(儿童乘车免费)来到首都。这些孩子是从贫穷的或解体的家庭逃出来的(这些家庭常常受酗酒之害,酗酒是蒙古的主要社会弊端之一),他们在首都组成了大大小小的团伙。冬天,当气温降至零下40摄氏度时,他们便打开阴沟洞板,钻进下水道过夜。夏天,他们便栖身于中心广场周围的停车场。十多岁的大孩子一般能通过给人擦皮鞋、卖饮料或报纸挣到几个钱。
    当局尚未完善关于救助流浪儿童的长期政策。乌兰巴托现在有两个救助中心,一个中心限于救助3—8岁的流浪儿童,有120个床位;另一个中心负责救助8岁以上的流浪儿,有140个床位。1992年以来出现在蒙古的天主教徒们也于去年9月份同乌兰巴托市政府合作开了一个小小的流浪儿救助中心。
    蒙古政府对是否应鼓励国际收养做法还犹豫不决。市政府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职员说:“我们不能肯定这些孩子是否真是孤儿。他们的父母常常是一些游牧于偏僻地区的牧民。他们很可能是暂时离家出走。”但主要的原因是蒙古要努力同其公民保持一种联系,加强公民们的认同感(因为蒙古的人口并不多)。蒙古当局拒绝承认双重国籍。所以,负责儿童事务的联合国组织也只好采取在当地实施救助流浪儿童的计划。但是,由于管理机构的臃肿或资金的被挪用,这些救助计划尚需很长时间才能收到成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