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阿尔巴尼亚开展打假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9-29

    【本报地拉那9月27日电】(记者王洪起)日前,阿尔巴尼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严打伪劣食品的运动,其声势为近年来所罕见。一些不法商人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广大消费者则为之拍手称快,设在伦敦的国际消费者协会也对阿采取的行动备加赞赏。
    就此,记者近日专门走访了这场“打假”运动的“主帅”——阿尔巴尼亚全国食品检查总局局长杜马尼,请他介绍这次运动的成果。
    杜马尼说,这次运动是8月下旬开始的,历时三周,以“突袭”的方式进行。其间,全国数百名食品卫生和质量巡视员在警察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对全国36个区的食品饮料批发市场、零售商店及一些加工点进行了3053次检查,共查处326起生产和出售假冒伪劣及过期食品事件,其中当场销毁的食品,总额达380万列克(107列克约合1美元),查封商品650万列克,罚款200起,共123万列克,勒令36家工厂停产。
    90年代初,由于阿政局发生剧变,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紧急食品援助和进口成为阿的“当务之急”,于是许多过期和劣质的食品随之进入阿尔巴尼亚市场,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甚至造成食品和饮料中毒、死亡事件,引起当局的警觉。1992年11月,阿政府作出加强食品检查的专门决定;1995年5月,议会又专门通过《食品法》。根据该法,凡生产和出售伪劣食品者,根据情节轻重,将科以50—5000美元罚款或没收和销毁食品,或判处期限不等的徒刑。与此同时,成立了全国食品检查总局及食品饮料质量巡视组、奶肉食品质量巡视组和食品卫生巡视组。曾从事26年工业和食品检验工作并担任过税务警察的杜马尼被委以检查总局局长的重任。
    杜马尼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海关组织薄弱、市场混乱、检查不力以及阿人民生活水平低,愿意购买便宜货的心理,大钻空子,不断从周边和阿拉伯国家进口伪劣食品,然后大做手脚,比如把过期香肠的“食用期限”改为“生产日期”,把“4级”橄榄油改为“1级”橄榄油,在进口饮料中随意加进色素,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现象亦很普遍,如5公升油少半公开,1公斤则少100克。更为恶劣的是,进口了不少过期的冰淇淋、小点心等儿童食品。近3个月,仅地拉那就查处了70吨过期冰淇淋。
    最后,杜马尼不无感慨地说:“事实证明,只有严打,才能刹住这股歪风。”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