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前苏联原子弹城揭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7-31

    【俄罗斯《红星报》6月22日文章】题:地图上找不到的城市(作者米哈伊尔·列布罗夫)
    这是一座树木蓊郁的城市。一条小河从城中流过,岸边丘陵上坐落着居民区,旁边是被一排排铁丝网和一台台监视器严密监控的“特区”。这座城市里发生的许多绝密事件,迄今为止鲜为人知。
    这座前苏联的城市原名萨罗夫
    1946年4月13日,前苏联通过了建设“第11设计所”的正式决定,这一秘密设计所是萨罗夫成为原子城的基础。5月25日,斯大林签署了“开展苏联科学院2号试验室下设的第11设计所的工作的命令”。6月21日,另一项最高统帅签名的部长会议决议问世:为进行第11设计所的核设计而建设科研基地。1947年,这座叫萨罗夫的城市在前苏联所有的地图上消失了。此后,了解内情的人均称其代号“阿尔扎马斯—16”。
    据俄联邦核中心负责人弗拉基米尔·别卢金介绍,为制造第一枚原子弹,前苏联集中了最杰出的科技专家。科学家阿·萨哈罗夫在原子城干了近20年,格·弗廖罗夫、克·晓尔金、斯·科切良茨几位科学家和设计师恩·杜霍夫、弗·阿尔费罗夫、弗·图尔比涅尔等也为那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最初,阿尔扎马斯—16这座原子城里尚未建成生产基地,也没有设备齐全的试验室。科学家、设计师和工程技术专家必须在这种情况下于很短的期限内解决许多问题:制造核弹药的新材料,选择组配方案,解决气体动力学、重心和测量设备等方面的问题。所有这一切都要在阿尔扎马斯—16内部自行解决。
    这座原子城内还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一个试验台正在对“装配产品”进行最后的检验。万尼科夫将军走近试验台,他想看看试验的进展情况。可他刚靠近试验台,计数器就开始计数。这是怎么回事?万尼科夫退后几步,计数声立刻停止了。他再举步上前,计数的声音再度响起。后来人们才不无惊异地发现:万尼科夫身材魁梧,体重较重,他一靠近试验台,一部分中子就返回,造成了上述现象。这件偶然发生的事情更使专家们坚定了信心:原子弹试验一定会成功。
    1947年11月6日,距原子弹爆炸大约还有2年的时间,前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表了声明:原子弹的秘密早已不复存在。这就意味着,苏联已经解决了制造核武器的问题。美国科学界认为这位部长在虚张声势,因为在美国人眼里,俄罗斯人最早也需在1952年以后才能掌握制造原子弹的技术。但这次,美国人大错特错了。
    1949年8月29日,前苏联实施了“前进”行动。1953年,第一枚氢弹试验成功,比美国早1年。
    据现已任总设计师的沃罗宁回忆,前苏联随后就开始完善核武器,主要完善其操作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原子城内建起了大型计算、试验和生产基地,时至今日仍是俄罗斯最大的基地之一。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核反应堆“ВИТР”欧洲最大的用于惯性热核聚变领域研究的激光设备“火星—5”和进行专门研究的独一无二的“射电脉冲星”系统。
    阿尔扎马斯—16的专家们在诸多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华:爆炸和冲击波物理学、能量高密度物理学、激光物理学以及核能安全等领域。这座原子城在制造设备方面几乎无所不能,高精确度和灵敏度的仪器、超导仪、人造金刚钻、用于工业生产各领域的设备及独特的医疗器械
    ——从世界上最小的X光机到能令吹毛求疵的专家喷喷赞叹的“流动诊所”,在此一一问世。
    过去、现在和将来,阿尔扎马斯—16的主要任务始终是从事与核武器有关的科技活动和基础性研究。这首先指的是核武器储备的安全和可靠性问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