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德报认为:美国应同中国进行“真正对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7-30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7月25日文章】题:美国同亚洲大国进行“真正的对话”(作者里夏德·瓦格纳)
    自从70年代尼克松建立“战略三角”和1980年卡特总统使人权问题同最惠国待遇脱钩(里根、布什和克林顿总统也都继续了这种做法)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就在“全面的、建设性的接触”和一步紧逼一步的间接遏制之间徘徊。
    白宫人士说,必须使两国关系建立在更加稳定的战略基础之上,因此要从更高的安全政策和经济政策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在具体的问题上消耗力量。前国务卿、70年代美中接近的创始人之一基辛格去年11月份十分明确地说:“美国当然主张促进民主。但是,我们把这种要求与其他利益放在一起进行权衡也是对的。”
    国务卿克里斯托弗1993年提出的非意识形态化的、取决于经济的对外政策是同这样的框架相适应的。这种对外政策是要加强同有着迅猛增长的市场的亚洲各国的关系,而中国被认为是这些市场中最大的、将来收益最多的一个。美国这种“通过贸易促进变化”的政策是同其亚洲各盟国一致的。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向华盛顿表示,如果美国向北京提出中国统一和人权等棘手的问题,那么它不能期望得到它们的支持。它们的说法是,必须实现同中国的和解,不能挑动中国反对它们。
    在对美国的存在和受美国盟友包围的印象下,中国表明了自己的安全政策利益。
    按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的说法,“中国人看到,美国在贴近印度,在踢巴基斯坦的小腿,在承认越南,在同日本手牵手走向21世纪,并希望同在汉城领导下的统一的朝鲜成为盟国。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像是中国周围的一个包围圈”。
    其他亚洲国家依据它们凭借经济实力获得的自信,把它们自己的价值观解释成同西方价值观具有同等地位的观念。同这些国家一样,中国也要求获得同其实力相应的尊重。遏制政策可能引起一种危险的螺旋运动。中国日益增长的力量是使其邻国担忧的一个原因,因而可能使它们加强同美国的联系。而这又会唤起中国的一种抵抗战略。
    国防部长佩里说,实行像冷战时期对莫斯科那样的遏制政策“可能损害我们的安全”,因为如果中国有被包围感,它就不大可能在维护美国切身重要的安全利益上进行合作。中国也许决不会让自己成为克林顿所希望的“国际大家庭负责任的一员”,而是依旧以自己为中心,对西方保持一种不可软化的怀疑态度,不忘西方的侮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